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小车间“制造”大幸福

小车间“制造”大幸福

——邵东市发展壮大“扶贫车间”工作纪实

自从邵东市堡面前乡10个行政村建起了“扶贫车间”,周边贫困户都乐开了花。如今,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上班就在家门口,我中午可以放下手里的活,回去煮个饭、浇个菜再来接着上班。”在新发村“扶贫车间”工作的脱贫户叶淑清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近年来,邵东市采取“企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送货上门“居家式扶贫车间”等方式开办“扶贫车间”,形成“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扶贫格局。目前,该市已建成“扶贫车间”119个,实现26个乡镇(街道、场)全覆盖,吸纳就业人数达49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

场地设备培训“三奖补”

让企业愿意来

邵东市民营经济活跃,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用工需求大。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专题研究部署“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在场地租赁、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奖补,作“精”作“准”作“好”顶层设计,吸引企业参与乡镇的“扶贫车间”建设。

2019年9月,湖南智多福箱包皮具有限公司购置50余台新电机设备,改造闲置房屋600平方米,在界岭镇向荣社区办起了“扶贫车间”。在筹建过程中,该社区企业家尹放彩捐资20万元,实现社区零负担办车间,每年为社区带来5万元收入。目前,界岭镇共创办山虎、峰华、南冲等5家“扶贫车间”,解决了当地133名村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人。

技训务工顾家“三不误”

让群众愿意干

在堡面前乡荣兴村“扶贫车间”,村民正忙着制作手提包。贫困户张利名身患残疾,家中有82岁的母亲要照料。村里引来企业办起“扶贫车间”,张利名上岗后1个月能增收1000余元,实现技能培训、务工和顾家“三不误”。

为让贫困群众能做事、愿做事,该市注重激励和宣传勤劳致富典型,通过编印《拔穷根奔小康》励志书,加大自强脱贫励志典型宣传,树立勤劳致富榜样,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同时,该市还加强订单式技能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电工、面点、化妆等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的手动起来,提升就业技能。

斫曹乡长流村2组村民孔春雪,和丈夫一起进入“扶贫车间”工作,两人每月能挣6000余元。“从带薪培训到计件领工资,我找到了工作,学会了技术,增强了技能,是我以前没想到的。”孔春雪说,平时农忙时,她会先把农活忙完,再到“扶贫车间”上班,“每天都有活干,生活充实了,钱袋子也鼓了”。

企业群众集体“三增收”

让村里愿意留

今年1月16日,黑田铺镇大和塘村“扶贫车间”揭牌成立。该车间由富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租赁,每年向村集体交租金,采取“合作社+基地+移民户+贫困户+农户”合作模式。

为建好“扶贫车间”,该市强化利益联结,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车间管理的办法》,鼓励采取租赁民房、村部闲置房屋等方式开办“扶贫车间”;将税收优惠金额的50%奖给村集体,50%奖给“扶贫车间”,实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

同时,各乡镇还采取“小分散、大集中”的原则,因地制宜全力推动“扶贫车间”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斫曹乡采用“企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引进湖南隆源集团凯特伦皮具有限公司,推进“1+X”扶贫车间项目。“1”即总部设长流村,建设标准化厂房800平方米,村集体占股5%;“X”即加工点分厂,覆盖长流周边5村,采取租用闲置房屋的方式,村集体占股3%,形成以长流村为中心辐射其他村的箱包生产产业链。该项目在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中国青年“最具品牌影响力”奖。

周玉意 邓星照 刘昭云

来源法制周报第1922期 第4版

来源:法制周报-邵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6999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