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真情满都梁--武冈市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武冈,古称都梁。地处湘西南五县市中心地带,北倚莽莽云山,悠悠资水绕城。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因古城留下的优美诗句,写尽了人间真情与大爱。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从农耕文明的古韵诗情驶向现代经济的发展蓝海,千年古城旧貌换新颜。

到如今,武冈又踏着激昂奋进的鼓点,用真情写下教育扶贫的绚丽诗篇。

>>党建领航 决胜小康有保障

抓党建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客观需求,是全面决胜小康的力量源泉。

“多亏有学校和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孙儿在部队表现很好,部队都来信表扬了。”一见面,已过古稀之年的刘爷爷便对上门慰问的武冈一中党总支党员连声道谢。刘爷爷家住湾头桥镇大垅村。由于家庭变故,家道中落,和孙子刘淼相依为命,为该村有名的贫困户。

2011年,刘淼考入武冈一中。刘淼同学的家庭处境,立刻引起了班主任阳老师的关注。了解到该同学的实际情况后,阳老师又将刘淼同学的困难报告给了学校。学校立即组织以党员为主的教师团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对该学生进行帮扶,并积极争取各种资金和帮扶政策落地。

2014年,刘淼如愿以偿考上了湖南理工学院。2018年,刘淼毕业后参军,成为了一名现役军人,但学校帮扶的脚步并未停歇。

不仅如此,武冈一中还发挥党总支的先锋引领作用,对全校贫困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重点帮扶。其实,武冈一中党总支对贫困学生的重点帮扶也只是武冈教育人党建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冈市以党建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扶贫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力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党建扶贫所催生的强大内生动力,让充满温度的教育扶贫工作不断闪光。

近年来,武冈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抓好消除大班额项目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学校摸底汇总、村级核实上报”的“两线合一”教育扶贫精准识别方式,为做好教育扶贫助学工作夯实基础。

近三年来,全市小学六年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每年都接近99%。且近三年无一名建档立卡、三类贫困学生及卡外非贫困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辍学。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入学率达到100%。

近年来,武冈市通过合理统筹上级专项资金、科学整合本级资金等方式。2015年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政策,全面完成了农村163所薄弱学校工程改造,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3所;打造武冈教育信息网络,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四改三化”,即改食堂、改厕所、改宿舍、改澡堂,抓净化、亮化、绿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新建成思源实验学校、湖南师大附属武冈实验中学,改扩建新东中心小学、实验中学,新增学位16800个,正在建设水浸坪芙蓉学校、幸福芙蓉学校。

现在的武冈,最好看的地方是学校,最美的建筑在学校。

>>职教先行 授人以渔有源头

作为全国有名的“卤菜之都”和“铜鹅之乡”,近年来,武冈市大力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培养大国工匠、助力扶贫攻坚的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998年从武冈职业中专农经班毕业的戴祝春,毕业后去外地打工、开饭店,干过很多种行当,结婚生子后回到家乡,与家人联合创办了武冈市湾头桥和丰粮食蔬菜合作社,种植水稻800亩,蔬菜200亩。

近两年,戴祝春的合作社还参与到了湾头桥镇的扶贫项目中,十余位劳动能力较弱的本地贫困户来到合作社务工,通过劳作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用专业所学在家乡创业,是一件幸福的事,现在不仅能让自己过上小康生活,还能帮助到本地弱势的贫困群体,比在外漂泊打工强多了。”戴祝春说。

武冈的职业教育一直久负盛名。戴祝春毕业的武冈市职业中专学校,现有99个教学班,教师308名,学生5560名,已成为邵阳西南五县市招生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

武冈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7所,乡镇农校17所,村、社区成人文化学校316所。在2002年前后,武冈职业中专也曾面临生源缺乏、专业设置单一落后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低等窘境。

“前些年我们的专业设置仍旧以农业类为主,工科类成为冷门,无人问津,毕业生在本地找不到对口工作,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屡创新低。”武冈职业中专校长戴作维介绍说。

近年来,武冈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优先发展第二产业、推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思路。产业扶贫成为全市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武冈经济产业的发展转型也推动了全市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转型,形成了与武冈产业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

围绕全市已形成的卤菜、铜鹅、葛根等特色农业产业及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电子、旅游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武冈各职成学校加强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实现了“育人链”与“生产链”的无缝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同时,武冈市继续加大投入,推动职业学校发展。市职业中专近两年共计投入建设经费6500余万元,建成实训楼1栋、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2栋、学生食堂1栋、实训中心12个,对整个校园进行提质改造;在工业园区划拨土地20亩,投资500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武冈职业中专现已建设成为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武冈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提升。

学校好看了,专业热门了,职教扶贫就有了强大的活水源头。

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根本转变,纷纷把自家孩子送到职校学习一技之长。武岗职业教育不仅学生数量有了保证,办学质量也有了强力保障。职业教育的品牌越来越响,口碑越来越好。

各职业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为解决家庭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问题,武冈职业中专在贫困学生入校就读开始就给予了充分保障。所有学生学费全免,每年获得2000元生活补助;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还有3000元的补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将获得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学校将学杂费收入的5%用于贫困学生补助,还开展“订单式”培养。家庭贫困的学生98%以上就读卤菜制作营销培训班、“三一班”、百度班、北大青鸟班等校企合作班。毕业后100%到合作企业工作,月工资不低于3500元,以一技之长走入社会的学生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也使原本贫困的家庭彻底脱贫。

全市7所中职学校和11家规模企业还联合成立了武冈市职教集团,每年举行一次人才需求与培养会商会,确保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

此外,邵阳市内7所职业学校分别加入了湖南皮具职教集团、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湖南工艺美术职教集团等。各职业学校与集团合作企业及区域内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实行合作育人,形成了依托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建共赢、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为武冈市经济发展转型和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达90%以上。

与此同时,按照“学好一门技能、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的思路,武冈职业教育还从本土出发,依托武冈纳入武陵山片区扶贫政策,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努力为全市“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服务。

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武冈市职业学校共计组织1622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讲座,培训现代职业农民达18万人次,发放农村实用技术资料28万份。培训形式多样,注重效果、送教上门,把课堂开到乡间村镇和田间地头,把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和精准扶贫等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实改变了武冈农村面貌。

>>送教上门 枝叶关情有温度

“孩子现在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你们太好了,非常感谢啊。”一见到上门送教的管登艳老师,家住晏田乡的廖妈妈非常激动,紧紧握着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放下。

廖妈妈的女儿生下来不久眼睛便看不见,但小女孩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廖妈妈夫妻俩常年在广东务工,家里只有80多岁高龄的老父母。武冈市特殊教育学校了解这一情况后,从小姑娘5岁开始学校就派出专业的音乐、舞蹈老师上门送教。经过老师们认真专业的培养,小姑娘唱歌、跳舞两门都学得有模有样。为了让她能够接受更专业的教育,前年秋季,老师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义务接送的任务,让她由送教上门转为在校就读。

无独有偶,龙溪镇的何小小同学也得到了特校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的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何小小同学因家庭变故,从小就与奶奶一起相依为命。奶奶对孙女儿十分溺爱,怕孩子在独立成长中受到伤害,什么事都是代劳,所以孩子13岁了却什么都不会。但是孩子特别喜欢学习。武冈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廖小凤介绍,刚开始送教上门时,何奶奶还十分抗拒。但学校老师从不气馁,一次两次……慢慢地何奶奶也被老师们的真情感动了,开始主动配合老师们的教育。而何小小也在持续的上门教育中变得聪明开朗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了。家里时常听到银铃般的笑声。

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武冈市开始实施送教上门战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一个个残障孩子的心中,将一张张凝聚着爱心与力量的轮椅送给了一个个最需要的孩子。

近年来,武冈逐步走出了一条将送教上门与残疾人精准扶贫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已累计送教学生865人,送教12860余课时,行程28560余公里。

不仅仅只有特殊教育,近年来,武冈职业教育也把送教上门、送技术上门作为助力全市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仅武冈市职业中专送教上门服务的农户就遍及全市所有乡镇,累计培训学员上万人次。

自2020年开始,武冈又把送教上门扩展到整个教育阶段,全市所有的教师都要参与送教上门,为全市扶贫攻坚贡献“武冈教育力量”。

拗不过的真诚还不完的恩情。由被动培训到接受培训再到热爱培训,从不了解到主动要求增加培训时间和内容,武冈教育人的挚热送教情谊,让武冈老百姓和贫困农户感动不已,用知识与技术脱贫致富的热情高涨。

人民教师与贫困户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扶贫决胜之年教育当先行,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把教育帮扶送达到每个贫困户手中,让知识技术来武装头脑,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辍学,不让一个帮扶对象返贫。”谈及下一步工作,武冈市教育局局长邓联军的表态铿锵有力。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武冈教育人用真情扶贫结下的硕果,即将满园飘香,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最经典的古城印记。

来源:邵阳党建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7257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