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创一流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工作总目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从“党建工作创标杆、学科建设创一流、教学工作创特色”三个方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21年1月,获评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学院”;2019年,获学校“党建工作标杆党组织”荣誉称号;2018年,获学校“党建工作标杆学院”荣誉称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2017年,党总支获学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教工党支部微党课特色作品(全国共25件);在2017、2018、2019、2020年连续四年在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获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单项奖(排名前二)。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党总支凝聚力不断提升,党员创造力不断激发,优势影响力不断发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创一流”的新路子。

一、聚焦主业,党建工作创标杆

一是以党政协同确保机制到位。学院党总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出台《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会议制度》《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18个文件,突出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的主业主责。近年来,总支书记易佑斌述职评议得分连续3年位居全校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前4名,其个人在全校中层干部年度考核中连续3年评为优秀。

二是以落实责任确保政治把关到位。严格落实全员协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出台《马克思主义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网络意识形态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社科基地的管理,对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的召开严格执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

三是以加强学习确保思政工作到位。出台《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了教师双周四下午政治学习、每月一次组织学习、每季度一次党课制度。创新思政理论学习形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集体备课、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

四是以对标样板确保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党总支重视党支部的“七个有力”建设,通过支部制度建设、党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党员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途径,打造富有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的样板支部。两个党支部在全校党支部“五化”检查验收中连续三年位居全校前两名。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制度化,党内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经常性教育有序推进。做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备全面覆盖。在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明显,全院教师只有1名党外人士。党员成绩突出,1名党员获得邵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党员获得市党内统计“先进个人”,6名党员获学校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五是以校地协同推进党建创新机制。2018年党总支与邵阳市大祥区组织部签订了共建协议,约定在组织共建、政策共商、人才共育、服务共推等几个方面推进协同共建。通过几年来的共建活动,在大祥区建立了5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立项2个横向研究服务项目,定点帮扶党支部1个,理论宣讲10余场次。

二、突出重点,引领学科创一流

2018年10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准成为“十三五”省级应用特色学科,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在省级应用特色学科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是学科管理机制更加成熟。首先,做好做实规划。利用申请和审批省级应用特色学科的契机,进一步完善了《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划》。其次,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学校《邵阳学院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学科建设工作班子召集学科建设骨干一起制定本学科建设的激励办法,充分调动学科团队成员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学科队伍力量更加强大。加大培养力度。学科内教师考取博士10人,学科团队博士(含在读博士)总人数达到15人,6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培育学术骨干8名,形成了更加合理的人才结构。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在人才引进政策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紧缺学科,增加引进费用。从2016年至今,引进博士5名,平均每年引进博士1名。通过引进和在职培养等途径,使博士教师(含在读博士)占到教师总人数的45%。高级职称教师教授占到教师总人数的41%。

三是科学研究成绩更加突出。平台建设有新突破。获批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建立“新时代新青年新思想研习中心”,立项学校“双一流”建设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方向凝练有新拓展。经过多年建设和积淀,在原有的研究三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凝练,使三个方向的特色优势更加鲜明,学术交流有新进展。本学科内部每年就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难点,举行10余次学术研讨和讲座,进一步加强各教师之间和学科组各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产生联动效应。邀请长江学者陈金龙教授、国家社科院金民卿教授等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知名学者到我校来讲学30余次。举办全省性学术会议2场,积极筹备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研究成果有新成效。学科采取培育开放课题等形式,鼓励申报高层次项目和发表高档次论文、出版研究专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20余个;在S人大复印资料、CSSCI期刊等发表高档次论文10余篇;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奖12项。

四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卓越。积极协调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事宜。强化学科服务功能,加强校地合作。与邵阳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大祥区委组织部、邵阳市水利局、邵阳市社科联等单位,在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政策咨询、理论宣讲、科学研究、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等方面加强协作,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中,学科内1名教师被聘为邵阳市青年讲师团讲师、10名教师被聘为大祥区青年讲师团讲师。以横向项目为支撑,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服务活动,近两年立项横向课题11项,进校经费63万元,成为湘西南地区重要智库之一。

三、强化核心,引领教学创特色

一是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努力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入选省一流课程,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1项,6人次获得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以上奖项,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名师示范课堂”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

二是教学改革成果喜人。己有教育部相关教改项目1项、相关省级教改项目7项、其他配套项目18项。积极开展教改研讨。从2012年开始,我们每年开展一次主题教改研讨活动,每个思政教师每年撰写1篇教改论文参加交流评奖,然后汇编成册并运用于教改实践之中。已出版相关专著9部,发表相关教改论文40多篇。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组织教师开展主体性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形成了“强化一个理念、抓住两个特点、坚持三个结合、实现四个转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改革模式。2019年2月21日《光明日报》光明网以“立德树人,探索新时代主渠道育人新模式—邵阳学院开展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2019年7月13日《中国教育报》以“邵阳学院:竞赛机制促思政课上台阶”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2019年9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将此经验在全国推介学习。

三是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在上好理论课的同时,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建立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5个,并结合学生特点,已持续7年开展主体性实践教学活动。如《基础》课开展系列主题演讲比赛,《纲要》课开展系列主题知识抢答赛,《马原》课开展系列主题课程论文评比,《概论》开展系列主题社会调查报告评比,都收到较好效果。近三年来,邵阳学院大学生参加各类第二课堂竞赛活动,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6项;学校连续五年在团中央举办的“镜头下的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展示活动中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先进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邵阳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94028.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