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一片丹心映扶城——城步县丹口镇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杨佳梁)初冬时节,万山添彩,果蔬飘香。城步县丹口境内峡谷风光如诗如画,八方来客熙熙攘攘,边溪百香果基地工人正忙着装箱外运,泉洲村的文化广场上歌声嘹亮,男女老少正在跳着欢快的广场舞,金岩村易地扶贫搬迁户杨有兰满脸喜悦逢人就说:“想不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把家从大山里搬出,住上漂亮舒服的房子。”五星级农家乐新铺里老板正在倾情为来客木叶吹歌。

丹口镇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总面积286平方公里,辖24个村居,2.8万余人,是全国重点乡镇。2013年,全镇共有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16户4961人,贫困发生率为18%。自2014年以来,丹口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切实做到“六个精准”,扎实开展“五个一批”帮扶举措,集中优势兵力,精锐出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分别累计投入达3亿元、2000万元,贫困村投入每村约1800万元,非贫困村投入每村约800万元,实现各村主干道水泥硬化、人安饮水、通讯、网络、农网改造、村服务中心、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全覆盖。截至今年11月,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4200元,提高到今年的11800元。

党建引领

树立好标杆

“我们要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聚全镇之力,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我镇如期高质量完成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任务。”丹口镇党委政府的铿锵号角吹响在扶城村村寨寨。

脱贫攻坚战,党建先引领。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丹口镇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模式,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强化党建引领,强力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双发展。

突出党委主体责任,当好脱贫攻坚“领路人”。镇党委坚持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把脱贫攻坚作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顶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每周召开一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每月召开扶贫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工作,创新“清单式”工作法,将近期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量化责任到人,细化限期到日。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选好脱贫攻坚“带头人”。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镇24个村居派驻了第一书记,并从镇机关和各支部抽调181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与贫困户结对子、挖穷根、识穷缘、驱穷魔。丹口镇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洞头山贫困户龙述作除了是一名党员,他还是一名致富带头人。2009年龙述作因患大病住院将家中积蓄掏空,因病致贫。病情好转后,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村支两委及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他积极报名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并向亲朋好友借资1.5万元,筑巢养蜂30余箱,年增收入3万余元。“喝水不忘挖井人”,龙述作免费将自己的养蜂经验技术传授给左邻右舍,带动十余户村民养蜂致富。

近年来,在镇党委的鼓励和支持下,全镇有45名党员创办专业合作社15个、农家乐30家,实现了村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同时,从农村致富带头人、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26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68名。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丹口镇党委强化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贫困户”联结机制,形成了“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群众上路”的致富帮富带富的格局。永平村党支部书记阳盛帅组织5名党员带动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花龙村党支部利用村集体土地与云水边漂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村企共建,种植荷花200余亩,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1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仙鹅村原村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彭德亮创办富民园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边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种植百香果、红茄、西瓜,带动49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增收。

政策落地

实现真脱贫

丹口镇共有17个县直单位帮扶工作队、3个市直单位帮扶工作队、6个镇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全覆盖。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十大扶贫工程”,狠下绣花功夫,切实做到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入户走访识真贫。为了确保对像识别精准,丹口镇组织所有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察户情、算收入,全面宣传扶贫政策,严格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把之前纳入贫困户而家庭情况较好、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真正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引导就业促脱贫。利用各种就业平台,积极引导和推荐就业。2020年完成致富带头人培训10人次、创业培训18人次、技能培训535人次,组织40人参加了2场大型招聘会,25户3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就业。全镇共有21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出外就业,发放交通补贴12800元。引导39名致富带头人创建37个专业合作社,帮扶1013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解决生态护林员、生态保洁员等公益岗位321个,每人每年增收1万元。

社会保障促脱贫。全镇落实农村低保505户858人,兜底保障46户98人,分散供养81人、集中供养12人、残疾人753人,实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生态补偿促脱贫。严格落实生态扶贫政策,确保政策享受不落一户,今年落实2254户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20万元。

强化教育促脱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丹口镇全面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资助全覆盖。2020年落实贫困学生教育补贴资金102.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贴66.3万元,819名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受助,128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雨露计划”补贴86万元,为6名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全镇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奖励18名考上本科的大学生10400元。

保障医疗促脱贫。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面做实转诊和“一站式”结算。全镇新建村卫生室13个,村卫生室全覆盖,在职村医全覆盖,基本药物、基本设备、人员全部配齐。

保障住房促脱贫。严格按照“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逐村逐组逐户进行排查,对所有危房进行应改尽改,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住房应搬尽搬。2014年以来,全镇改造危房1195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9户627人。

小额信贷促脱贫。大力支持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发展产业、创业就业资金需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52户3180万元。

产业带动

走上致富路

尽管已是初冬时节,丹口镇边溪村的120亩百香果基地仍是一派翠绿,诱人的百香果还在采摘。“我虽然已满60岁了,但每天在家门口采摘百香果还能挣到七、八十元的工资,又能照顾孙子和家务,很幸福。”该村6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凤花说到。

强力发展特色农业。丹口镇依托农业特色和产业基础,积极打造传统特色农业。种植三红蜜柚、青钱柳11万多株,下团、丹口、仙鹅、桃林等村种植红茄1500余亩,沙洲岩门、羊石、双龙等村发展笋竹林2.1万亩,边溪安置点发展百香果120亩,花龙、平南寨村发展太空莲300多亩,仙鹅村发展苗乡梨280多亩。2019年引进种植大户4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流转土地种植红茄、罗汉果、太空莲、苗乡梨等果蔬1900多亩,特色农业异彩纷呈,基本实现贫困户帮扶产业全覆盖。

正在家里整理打包金银花的双顺村贫困户龙继豪感慨道:“扶贫政策好啊,我们村是全国扶贫发源地,30多年前,我们穷得几兄弟共穿一条裤,几户人共用一头牛,家里锅盖都掀不开,全村人都吃不饱穿不暖。但自从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带领我们种植金银花,金银花开生金银,现在水泥路、自来水、电都到了户,吃穿根本不愁了,我们还住上了漂亮舒适的新房子,现在村民存折上有五位数的都不稀罕了呢!”

引导发展旅游产业。丹口镇结合自身地理和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在花龙村创立了云水边漂流公司,在桃林村创立了桃林旅游发展公司、演艺公司,在边溪村创立了双龙旅游开发公司,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以“奇山异景、杜鹃花海、枯藤古树”打造“生态盛景”,以“山歌木叶、油茶飘香、民俗风情”打造“文化盛宴”,以“桃花盛开、落英缤纷、流水含情”打造“桃花盛会”,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开展文明卫生家庭、美丽庭院、星级农家乐、高档民宿创建,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让旅游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动能。2019年5月27日,时任省委书记杜家毫在丹口镇桃林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充分肯定了丹口镇的工作,并称赞“桃林是个好地方”。

“每年5000多株桃花盛开的时候,前来观赏的客人络绎不绝,我店每天接待游客20多桌,我请五六个贫困群众过来帮忙,每人每天发工资100多元,店子一年下来收入20多万元。”丹口镇桃林村田头农家乐主人阳昌中愉快的算起了收入账。

积极推进产业扶贫。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光伏扶贫、委托帮扶项目,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3座,10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全覆盖,每个贫困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以上。积极争取扶贫资金185万元用于非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全镇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村。与11家企业建立委托帮扶机制,捆绑贫困户1108户,资金分红1485万元。

倾情帮扶

用心暖民心

为了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使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丹口镇党委政府围绕“三率一度”,创新“清单式工作法”、“扶贫成效算账法”,层层压实责任,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挖穷根,切实做到真帮实扶,扶上马送一程。采取入户走访、召开院落会、恳谈会、“带着板凳进村”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讲扶贫政策、脱贫成效,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国检和省、市的各项检查中,群众的认可度均达到98%以上。

驻沙洲岩门村的县森林公安局扶贫工作队员陈跃团、陈建龙两位老民警退休不离岗,坚持在扶贫一线尽撒余晖。2013年,陈跃团、陈建龙两位老民警主动请缨驻村扶贫。他们不忘初心,带病工作,用真心和实情帮扶贫困户,顺利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2019年10月,县森林公安局领导、沙洲岩门村村支“两委”及部分村民齐聚在村服务中心为两位老民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退休仪式,现场办理退休。两位老民警当场表态:“我们虽然退休了,但为了扶贫事业,我们决不退岗。”

金岩村是镇派工作队,57岁的刘双保同志作为驻村工作队员,他以村为家,扎实工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在村里组织村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日夜开展防疫工作,由于过度劳累,突发脑梗,在同事们紧急送他上车赴医治疗时,仍不忘嘱咐,“记得代我向书记请个假,检查完身体我就回来。”虽然平常看起来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但体现的却是铁的纪律和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了全镇摘帽脱贫,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丹口镇党政领导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风里来雨里去,白加黑,五加二,披星戴月,披荆宰棘,几年如一日,始终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们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的功夫把脱贫攻坚工作做细做实,他们用自己的“脱皮”换来所有贫困户的脱贫,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未来,2.9万丹口人民,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精神,久久为功,书写出无愧历史、不负初心的完美答卷!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87630.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