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邵阳:步步为营抓改革 久久为功促发展

“探寻邵阳市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市场主体增势强劲背后原因”系列报道之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保市场主体发展篇——

步步为营抓改革 久久为功促发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朱杰 董平海

谈起对市场主体发展的认识,令笔者感触最深的当属在疫情防控最紧张时段亲历的那一次快速准入,市市场监管局采用告知承诺的方式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内,为2家企业办理相关许可证照。

时间拉回到2月,因受疫情影响,大批蔬菜水果因无冷链运输配送而出现堆积,而当时邵阳市并无冷链运输企业。为解决这一痛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引导冷链配送企业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期登记注册。2月3日,湖南省润润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办理了冷链运输相关证照手续。当天同步办理证照的还有华润医药有限公司邵阳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办理的是增加“诊断试剂供应”经营范围的手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诊断试剂上市提前做好准备。记者现场见证,在不到1小时时间,2家企业分别拿到了各自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相关营业执照。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采用告知承诺的方式为企业办理相关许可证照开了邵阳地区的先河,也是该市商事制度改革进程的又一重大实绩。

今年以来,邵阳市商事制度改革紧跟全国、全省的改革步伐,既全面落实了上级改革的共性要求,又创新推出了一些切合邵阳实际的特色举措,“证照分离”“一件事一次办”“全程电子化”等诸多改革举措全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四活”,即市场准入增活力、企业信用增活路、职能服务增活气、新型业态增活水。截至10月16日,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46395户,今年新增49257户,总量、增量分别排全省第4位、第3位。

抓登记注册提速 市场准入增活力

改革带来改变,曾经一事开头难,如今万事开头易。邵阳市全力简化企业开办环节,仅保留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3个流程,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服务台,配备专门人员,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全程咨询、引导和帮办服务。同时,积极探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区域和事项全覆盖,将这项改革从重点园区向所有园区拓展,从市场监管所涉登记许可事项向多部门审批业务事项延伸,有效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

除此之外,邵阳市还大力支持各类企业登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业务系统,在线申请办理企业登记业务,无须再到登记窗口递交纸质材料,只要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网上登记实现了秒办秒批。今年1月至9月,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比例达到85%,居全省第3位。将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下的市区企业登记权限,按属地管理原则下放至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更好地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目前,邵阳市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已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已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

抓年报公示督导 企业信用增活路

信用受限,步步受限,服务上门、年报上线,帮助企业防范失信风险。因受疫情影响,今年企业年报公示工作一度严重滞后,为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提醒、上门指导、预警引导等方式,督促市场主体主动做好年报公示工作。同时,对于个别未依法按时年报的市场主体,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依规及时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一方面设法进行“一对一告知、面对面指导”,帮助企业进行补救,及时修复信用,避免被纳入严重违法和失信企业名单而受到联合惩戒,影响正常生产经营。邵阳市企业年报公示率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1位或者第2位,今年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4.21%,位居全省第2位。

抓帮扶措施到位 职能服务增活气

国家有政策,企业有需求,这是一段很般配的“姻缘”,要当好“红娘”的角色,就需要上接政策天线,下连企业地气,串联供需两头。邵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全力以赴强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引导和服务指导,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推动有研发投入、无专利申请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专利大户。目前该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2788件,今年新增有效注册商标6077件,总量和增量均排全省第2名;全市新增专利申请3889件,专利授权281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67件,同比增长84.82%,排全省第2名。

同时,邵阳市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担保,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145件,股权出质98件,新增质押融资12.4亿元。

抓监管方式转变 新型业态增活水

常态监管无事不扰,却无处不在;柔性监管包容审慎,仍留足空间。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30条》《关于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明确高效整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执法监督检查。目前,除涉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以及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事项外,对一般市场主体全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同时,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夜间经济、直播带货、无人零售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无主观故意、情节轻微、负面影响较小的违规行为实施“柔性监管”,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检查、减免行政处罚、提升服务质量,千方百计为其注册落地、生产经营、投资融资提供便利服务。今年共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市场主体568户,同比增长48.69%。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8107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