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从上访“专业户”到致富带头人——库区移民郑佰平的蝶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罗中利 罗伦国 吴多梅

国庆节前,一栋新建的红砖蓝顶的猪舍矗立在一片山林之间。猪场的主人、库区移民郑佰平正弓着腰带领着村民在进行最后的清理工作。谁也想不到,如今的郑佰平10余年前是一个从带头进京上访的贫困户。

频繁上访成“专业户”

65岁的郑佰平是邵阳县郦家坪镇张家冲水库迁移到邵东市的移民,2岁那年因患背脊炎导致终身驼背,后又因摔伤致右腿不能屈伸,造成四级肢残。

但是,从未放弃与命运抗争的郑伯平一直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1980年,他到贵州威宁摆地摊。1987年,与当地一个叫安锦兰的彝族姑娘相识结缘。1992年,郑伯平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邵东。为了生计,他凑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在县城跑客运。

2003年,邵东县城禁止三轮车载客后,郑伯平只好带着妻儿回到农村老家。看着2个读书的孩子,想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一家人的生活没了着落,郑伯平开始了漫长的上访路。据了解,几年来郑伯平到关部门上访达百余次。有一次,他组织全县68个残疾人士,到北京上访。

为此,县、镇领导多次找到郑伯平做思想工作,告诉他,禁止三轮车在城区营运和打击其它非法载客营运车辆是整顿县城交通秩序的需要,符合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希望他有困难提出来,只要符合政策,政府会协商解决。

郑伯平因为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每年需花一笔不菲的学费,他东借西凑,生活处于贫困线下。为此,政府给了他一定的救助,也解决了孩子的部分学费。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为使他彻底摆脱贫穷,政府鼓励和扶植他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立志用双手拔穷根

2004年,政府帮郑伯平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租种本村荒田60亩、新建牛栏10间养水牛38头,当年净赚4万余元。

尝到种养的甜头后,郑佰平夫妻俩勤劳致富的信心倍增,从单一的种田、养牛发展到种果苗、种黄花菜、养猪、羊,喂鸡、鸭的立体农业。县移民、农业、残联等单位的领导也多次前往郑佰平家帮助指导。

夫妻俩起早贪黑、忙个不停。连续10年被评为种养大户,多次受到表彰。2018年,郑佰平新增稻田100亩,扩种黄花菜基地96亩,扩建苗圃场地100亩,增建猪舍26间。当年,郑伯平家被评为省“最美阳光致富带头人(示范户)”。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郑伯平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改变了命运,成就了一番事业。可是当看到周围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和残疾人生活依然贫困时,他心中不安。

2014年,郑伯平夫妇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的贫困村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于是,他们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建苗圃场,繁育幼苗。

为了让自己拥有丰富的种植技术,更好地指导村民,郑伯平上贵州跑广西走衡阳,到处拜师学习苗木嫁接等技术。在郑伯平夫妇的带动和指导下,当地已发展苗木种植80多户。

截至2019年底,郑佰平共计培训3100余人次,先后指导建设规模化养殖场5个、苗木基地10个,带动了周边5个村800多名村民就业。郑佰平还主动为大家找销路,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1800多万元。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8016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