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种稻有“道” 保粮稳收 ——唐飞云修建机耕道护好农民“粮袋子”

走进蔡桥乡南林村,只见这里远山披黛色,大道连村陌,整齐划一的机耕道穿行于金灿灿的稻田中,农人忙碌,农机轰鸣,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希望和喜悦。机耕道旁一排排房屋与干净的村道完美融合,勾勒出一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农村画面,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个贫困村。

图片1_副本.png

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支部书记肖青良由衷地夸赞道:“唐局长来了,我们才有这样的福气,他带领我们治穷根、劈富路,如今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更足啦!”被肖青良赞不绝口的这位第一书记,就是2018年3月由邵阳市住建局派到邵阳县蔡桥乡南林村驻村帮扶的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唐飞云副局长。

“以前到田里劳动,路不好走,肥料、农产品运输极不方便,很多农田都荒废了,现在市住建局唐局长给我们修建了机耕道,农田劳作方便多了,上百亩的荒田再次得到利用,群众种田的积极性明显增加了。”南林村贫困户尹小花高兴地说道。

图片2_副本.png

南林村是典型的边远山区深度贫困村,全村842户3543人中贫困户就有204户,农民开展生产生活都是以“步行和肩挑”为主,落后的交通阻碍了当地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有车不能用,有地无力耕的现象极为突出,加之村里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无奈之下,许多田地只能抛荒。

唐队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很清楚,村里农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路”,于是他多次开展深度调研和召开民情恳谈会,带领帮扶工作队员亲自到田间用石灰画出路线,千方百计向市住建局等单位筹措资金179万元,在稻田集中地修建宽4.5米、长2800米的机耕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唐队长发现机耕道两旁的水渠可能会冲毁道基,为长久考虑,他又在机耕道两侧增修0.5-1.5米的堡坎,该项目工程已于2019年7月竣工,全村受益耕地面积高达1920亩,占据全村耕地面积80%,758户3188人受益,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修机耕道大部分人还是支持的,就小部分人不愿意修路,因为要修的路会占用他们的田和地。但让村民们早日脱贫致富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唐队长和驻村帮扶队员逐户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因为唐队长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当初反对的村民也参与到修建机耕道的工程中来。

“突突突”一阵阵机械化运作的声音回荡在南林村的田野上,几台收割机来回作业,这下可忙坏了市住建局驻该村第一书记唐飞云,他和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在田间不停的指挥车辆、协调地块,不一会儿功夫,大片大片的稻谷诚服在收割机下,装进农户的粮袋子,村民站在地头看着从未见过的耕作方式,心里乐开了花。

图片3_副本.png

“零抛荒”是唐队长对南林村粮食生产制定的目标,为此,唐队长把自己炼成种稻熟手,经常请教农技人员,组织种粮大户和村干部开展培训,手把手把技术传授给农户,协助村民流转土地、帮助种粮大户申请贷款、修建机耕道、水渠等,积极与农机部门对接;为鼓励农户种植水稻“应种则种”“能双则双”,唐队长对种粮大户实施一对一帮扶,落实帮扶干部挂点帮扶责任,实现干部结对帮扶覆盖全体农户,使该村成为全乡第一个超额完成水稻种植面积目标的任务村。

“太感谢唐局长了,我家有4亩地,叫上5-6个人,至少也需要两天才能收割完,现在有了机耕道,收割机进来了,不到半天就完成了,成本还节省了一大半。”正在收稻谷的贫困户肖建华说道。

“以前种田只为全家温饱,现在种田却成了脱贫产业,这样的变化得感谢唐局长修建了机耕道。”望着眼前6亩水田,蔡桥乡南林村6组已脱贫户肖宣勇心里既高兴又踏实。

2012年,肖宣勇的父亲身患残疾,为给父亲治病,肖宣勇四处求医未能治愈,需长期用药维持,为给父亲治病,家境每况愈下,同时还有3个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纪,为了照顾老人小孩,肖宣勇和妻子只能待在家中,靠种养业维持生计。2018年,刚到南林村驻村的唐队长听说了肖宣勇的情况后,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鼓励肖宣勇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并不断为其寻找增收致富途径。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面临粮食危机,唐队长更是鼓励肖宣勇承包荒田,种植市场需求大的有机水稻,育秧、移栽、放水、炼秧、收割……唐队长无不亲自指导。

“唐局长,产量统计出来了,今年我家共收干谷8400多斤,按照市场价,净收入可达1.4万元,明年我打算再承包十多亩。”肖宣勇兴奋地向唐局长说到。

在南林村,像肖宣勇一样在种植粮食生产中尝到“甜头的村民还有很多。据统计,该村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400多亩,实现了“零抛荒”,超任务完成“稳面稳产”目标。

来源:邵阳文明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7782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