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记者探访脱贫路|邵东大和塘村:水利兴 万物生

红网时刻8月25日讯(记者 曾珍 通讯员 容利民)走进邵东市黑田铺镇大和塘村,望着田地里金黄的稻谷、碧绿的红薯藤,若不是听村民说起,很难将眼前这个稻浪翻滚、瓜果飘香的山村与“山上无资源、地下无矿产、农田大抛荒”的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这一切,始于邵东市水利局帮扶工作队的进驻,村里因兴修水利焕发了生机。” 8月24日,大和塘村党支部书记刘聪平说道。

大和塘村地处山谷,四面环山,因为排洪渠淤塞,每逢雨季全村一片汪洋;灌溉渠漏水,旱时稻田无法耕种,村里常年受“水”的困扰,一度陷入贫困,全村820户3223人,贫困户177户557人,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还只有2600余元。

2017年,邵东市水利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入驻该村,村里人欣喜不已。

扶贫工作队深入走访发现,只有兴修水利村里才能有出路。3年来,邵东市水利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发挥部门优势,因地施策,修复一新的水渠蜿蜒在田间,两边农作物生机盎然,自来水通向了千家万户,村民的脸上满是笑脸。

今年58岁的刘社成着家中的3亩涝田穷了大半辈子,如今却靠着这几亩田地脱了贫。“以前种点粮食不是旱死,就是淹死。现在一年种几亩红薯就能增收6000余元。”

曾经,大和塘村大部分的田地都跟老刘家的一样,旱不能灌,汛不能排,低产难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帮扶工作队投资70余万元对全村9口山塘进行了除险加固,2处排洪灌溉水渠进行了维修,并解决了村水毁公路保坑及清污。这解决了困扰村里多年的水患,近千亩水田受益。

随着水利基础的不断夯实,村里的特色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该村通过“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发展产业,组织成立了福源农业合作社,种植红薯、油茶、油菜350余亩,并建成了红薯产业深加工基地,培育有村特色的百年小吃红薯糖、柚子糖等产品,2019年,大和塘村从贫困村出列。

“以前从家里到水井来回3公里多,一天挑水要花很长时间。如今有了自来水,日子也轻松不少!”在村民周雪梅的家中,她正忙着准备饭菜,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淋在青菜上。

微信图片_20200819095416.jpg

改造后的新房。

让周雪梅省心的不仅于此。去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周雪梅一家从旧屋中搬进了享受危房改造补贴政策的新家,她的大儿子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家里的田地种上红薯,一年能卖6000余元,周雪梅自己还在合作社里务工。

“以前穷得整个人都抬不起头,现在有了扶贫政策的帮助,日子有了奔头。”对于周雪梅而言,是国家的好政策,让他们一家有了生活的信心。

周雪梅家迎来了好光景,大和塘村也迎来了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变样。

近年来,帮扶工作队先后为大和塘村通村公路拓宽至4.5米,争取饮水工程解决了3223口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通过危房改造,让48户156人告别危房住进新房。同时,大力推进村部周边环境美化及马路两边绿化带绿化建设。如此一来,村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变得美观、整齐、干净、宜居了。

如今的大和塘村,一派产业兴旺、安居乐业的景象,俨然“水利兴,则仓廪实,农业稳,民安居”的现实版。

来源:红网邵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7582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