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洞口探索贫困群众补损增收模式调查

周乐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为全面了解我县受疫情影响贫困群众收入受损情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损措施,我结合“三走访三签字”要求,利用工作日和双休日时间,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从今年年初开始再度走村入户,共走访了全县92个行政村,召开座谈会17次,走访了176户群众。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疫情影响,部分群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受损。

一、贫困群众收入受损的原因分析

一是疫情影响打工不足。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柑桔、茶叶、油茶“三棵树”产业扶贫,但因“三棵树”从生长到挂果收益有一定周期,打工收入仍是群众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本次走访,176户群众有122户家庭收入中有打工收入,同时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等沿海地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部分群众因无工可打而返乡,一部分群众打工不稳定,“做一天休两天”,导致收入受损。二是自力更生动力不强。有些群众由于疫情影响无工可打后,觉得茫然无措,不知应做些什么,有的在家消极等待所打工的企业复工复产,这类群众显然已完全依赖在外打工了。三是因地制宜信心不够。走访中,对因疫情影响导致打工“失业”的农民,我引导、鼓励他们回家种田、养鸡、养鸭、养猪、养羊、养牛,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表现出明显的畏难情绪,说种田成本太高,养猪买猪仔太贵,这部分群众显然对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缺乏信心。四是技能培训意识不浓。有些群众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对政府组织和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兴趣不浓,说自己没文化,学不好,因而在疫情影响下没有能力转型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以及种养殖业,导致“收入不稳定”。

二、对贫困群众收入补损增收的措施

疫情发生以来,如何帮助群众补损增收,洞口县委、县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

(一)宣传教育树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善于发现并宣传脱贫致富的典型,让贫困农户学习身边的榜样,学会“补损增收”的方法。比如,石柱乡东风村戴厚风今年54岁,流转土地种了180亩田,4人合伙种了70亩油茶,还养了300多只鸡,年收入10万元以上。这样令人欣慰的事例比比皆是。

(二)因户施策找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今年疫情影响贫困农户如何补损增收,我们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而是逐户逐户与贫困农户商量寻找增收路径,探索补损办法。比如,我在岩山镇阳家山村主持召开返乡贫困劳动力就业座谈会时发现,岩山镇月塘村贫困户雷永林因疫情影响今年无工可打,想在家里发展养殖业却缺少创业资金。针对这一情况,我自费给雷永林送去一头猪仔,并鼓励他勇敢创业创收。

(三)扶志扶智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疫情发生以来,我县更加重视对贫困户的扶志扶智教育和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截至2020年7月,我县组织全县性的脱贫攻坚培训大会3次,专业型的县级大小培训班4次,各乡镇、村也层层组织培训和教育。比如,我在长塘乡老艾坪村走访时发现,有一个贫困户谢某在老艾坪村第一书记王军的扶志教育下,主动向联通公司申请负责当地网络维护工作,今年的年收入预计可突破6万元,成为全乡扶志脱贫的典范。

(四)开展帮扶大行动。针对疫情影响,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全县24个乡镇所有联点的县级领导,117个贫困村所有的帮扶后盾单位班子成员,217个非贫困村和3个社区所有的联点的干部,全县8103名结对帮扶干部,无一例外全部走村入户“大走访”,展开增收补损帮扶大行动,为群众补损增收献计献策、排忧解难。

三、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贫困群众补损增收的几种模式

针对疫情影响,我县广大干部群众成功探索了以下几种补损增收的模式:

(一)“外出务工”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指示精神,我们鼓励贫困农民继续外出务工。3月20日,我县组织2列专车,直达深圳北,免费输送农民群众2217人;先后组织大巴专车6台次免费输送了336名贫困劳动力前往义乌、惠州等地务工。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引导3.7万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外出务工。

(二)“县内就业”型。对暂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农户,我县成立了4个招工小分队进行“点对点”招工,出台了招工奖励等一系列支持企业招工用工、鼓励农民返厂返岗政策,促进5082名贫困人口实现在县内企业打工;县内41个扶贫车间已于3月份全部复工达产,吸纳675名贫困群众就业;8个就业扶贫基地复工共吸纳688名贫困群众就业。

(三)“公益岗位”型。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部门现有的1742个公益性岗位全部安排贫困人口,鼓励各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和各乡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国有企业临时用工向贫困人口倾斜。截至2020年7月,我县乡村两级已开发护林员、保洁员、光伏发电管理员、巡河员等公益性岗位13类,安置就业已达4043人。

(四)“消费扶贫”型。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为全县消费扶贫搭建载体。截至2020年7月,共帮助销售全县12种滞销农产品300余万元,在湖南省消费扶贫公共服务平台上录入的消费扶贫数据已达5700万元;有8个企业入驻国务院的“832”平台,商品已上架出售;湖南省消费扶贫公共服务平台认定10个扶贫企业51个扶贫产品,总产值达3亿元。

(五)“种植养殖”型。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意继续外出务工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提高种田补助、开展“金鸡财猪”行动等一系列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殖业的政策。截至2020年6月,已有3000余户贫困户免费领取鸡苗,有1000余户贫困户领取猪崽,全县免费发放“金鸡财猪”总金额达2000余万元,预计平均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

(六)“产业扶贫”型。疫情发生以来,全县按照900元/人的标准,对剩余5443名预脱贫人口发放自主发展产业资金581.7万元;增发贷款9664.71万元,贴息2098.79万元,带动2026户贫困户和边缘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扎实做好贫困人口人平1亩、全县贫困人口新种植的10.3万亩柑桔、茶叶、油茶“三棵树”扶贫产业后续管护工作;打造竹市镇“柑桔小镇”、古楼乡“茶叶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小镇。

(七)“兜底保障”型。对于一些确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整合各类保障政策,通过兜底保障,确保贫困农户收入达标。

通过上述有效举措,尽管疫情影响,但全县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经国家脱贫攻坚数据大普查,我县面访率99.02%,代答率仅0.98%,生活明显改善率99.98%,全县贫困群众收入实现高质量达标。

(作者系洞口县委副书记、县长)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7540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