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为隆回县脱贫攻坚工作点赞

隆回县1947年建县,位于湘中偏西南,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130万,现辖25个乡镇(街道),572个村(居、社区);北部属高寒山区,地势险峻;南部属丘岗,地处衡阳干旱走廊,是省内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陵山片区县、革命老区县。2019年全县财政收入13092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9元(仅全省的1/2左右)。

一、全县脱贫攻坚概况

2014年,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494221831人,贫困发生率19.4%;贫困村209个。经并村改革和多轮动态调整,全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496223518人(含稳定脱贫对象),贫困村(居)192个。截止2019年底,已脱贫63153215796人(含稳定脱贫对象),19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未脱贫人口3343772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8%

二、全县脱贫攻坚主要工作和成效

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国扶办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严格对标对表,持续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落准落实落细帮扶措施。

一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因户因人精准施策

编制《隆回县行业扶贫主要到户到人政策明白卡》《精准扶贫知识手册》和隆回县行业扶贫政策及办法流程,狠抓政策落实。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分类施策。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3826万元,受益贫困户82194264392人,产业扶持和利益联结实现全覆盖。主要包括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乡村旅游开发;金融扶贫支持发展生产;电商扶贫拓宽流通渠道;就业帮扶,促进稳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换穷业”;农村危房改造、安居新环境;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健康扶贫,减轻就医负担;兜底保障,守住民生底线。

二是对标“两个完善”,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版

1、交通扶贫。2014-2019年,共投入资金36912万元,建设总里程1443.67公里。全县所有贫困村的道路交通条件均达到退出标准。

2、水利扶贫。投入资金32756万元,解决贫困户333789462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950处,全县饮水安全做到100%有保障,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4%

3、电力、通信和光伏扶贫。2014-2019年,总投入70946万元,大力改观了县域内的电力供应不足、通信不畅的局面。

4、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投入资金9838万元,192个贫困村生活垃圾全面实施集中收集转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6.2%。安排公益岗位村级保洁员稳定就业3766人,受益人口13461人,贫困户纯增收4222.65万元。

5、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村党支部“五化”建设标准全覆盖的要求,投入3.7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497个。实现党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文化活动设施、农业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齐全。

6、文化扶贫。投资2300万元,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配备音响、乐器、广场舞设备等文化器材,有力改善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条件。全县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总面积达到137万平米,人均达1.19平方米,以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开展千场文化下乡演出、特困地区送戏下乡演出、惠民演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三是突出“三率一度”,着力提高脱贫质量

制定《隆回县2019脱贫摘帽实施意见》《隆回县脱贫摘帽集中攻坚统一行动方案》《隆回县脱贫摘帽“百日大会战”实施方案》《践行初心使命提高脱贫质量》等文件,下足绣花工夫,狠抓工作落实。

1、开展脱贫摘帽集中攻坚统一行动。进行基础工作过筛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基础知识培训,利用专家授课、专题讲座、“扶贫夜校”等形式,推进基础知识全覆盖,全面提升帮扶能力和水平;对标清零行动,对标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等指标,全面开展“回头看”和“问题清零”专项行动。

2、认真抓好涉贫信访事项办理。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信访事项办理机构,统筹利用12317信访平台、12345公众热线、网管中心、纪检监察、信访稳定等资源。健全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登记、收集汇总、归口交办,督促落实、反馈、考核等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信访事项的办结率和群众的满意率。2019年,涉贫信访同比下降60%,全县没有出现重大负面涉贫舆情事件。

3、坚持“尽锐出战”,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县192个贫困村由县级以上工作队驻村帮扶,对重点帮扶对象、特殊群体、边缘群体安排得力的结对帮扶责任人。

四是推进社会力量扶贫,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建立健全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参与扶贫机制。2014年以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累计捐赠1.3亿余元,用于全县助学、就医和扶贫济困。主要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爱心改变面貌”扶贫帮困宜居行动;“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为全县脱贫摘帽提振精神,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主要亮点和经验典型

(一)以作风大转变推进脱贫攻坚成效大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讲正气、守规矩、爱隆回”凝聚党心民心。万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同吃住同劳动同谋划”。坚持“一周一调度”,各级领导自觉做到“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运用好省纪委牵头的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查成果,扎实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庸懒散作风,被评为全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一类单位。“一把扫帚”专项领域治理工作经验在全省贫困县做经验推介。

(二)产业就业带贫益贫路子宽。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形成了金银花、百合、辣椒、优质稻、油茶等特色产业。通过培育经营主体,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13万余人。乡村旅游扶贫快速发展。依托县工业园区新增岗位上万个。建成扶贫车间74家,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三)社会扶贫亮点纷呈。“爱心改变面貌”行动得到中国社会扶贫网的肯定和支持。“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群众参与度高。开展“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社会赞助”活动,有效解决了463户特困户建房难的问题。建成“爱心超市”37家。“百企帮百村”成效明显。“我脱贫我光荣”倡议有效激活内生动力,全县近万名贫困群众自愿签名申请脱贫。

(四)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有力。危房改造“应改尽改”,成为全省先进典型。易地搬迁工作力度大,住房保障好,后续帮扶好,搬迁效果好,特别是县城集中安置点就业解决得好,群众满意度高。每户落实一名以上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在小区门口入学,在城市生活的梦想。通过“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生计和发展问题。

(五)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成效好、经验多。严格落实资金使用者的绩效主体责任,锁定绩效目标。省财政厅对隆回县扶贫项目资金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给予高度评价,以《情况通报》组织全省县市区学习;隆回的工作在全省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荣获省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绩效管理先进单位、预算管理绩效先进单位、市县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AA”单位。

(六)严格按照标准程序确保高质量脱贫退出。在县级自查评估验收时,严格按标准评分扣分,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落实到位。通过大数据平台,开展扶贫系统数据与行业扶贫数据的数据比对,逐一核实,按比例要求严格复查复核。确保全县脱贫退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严格按标准和要求高质量脱贫退出。

(七)积极应对疫情,推动开工复工和稳岗就业。及时动态调整扶贫项目库,优先保障支持疫情防控的相关扶贫项目纳入项目库。应对疫情和产业发展项目15590万元,安全饮水、住房保障项目11300万元,两项占全年计划的50.3%。有序组织复工开工。简化优化立项报批、招投标等程序,小微扶贫项目采取“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程序实施。在建387个扶贫项目复工率100%。开展“2020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促进贫困群众充分就业,46家企业提供岗位5519个,达成求职意向1771人。开展劳务协作,对接企业和单位33家。全县74家扶贫车间已复工复产73家,就业人数3050人。3月上旬,分2批组织417名农村劳动力(贫困人口68人)赴义乌返岗;313-15日,组织10趟免费专列直达广州南,帮助6100余名农民工(其中贫困人口870)返岗。

近年来,隆回县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的总要求,围绕贫困人口脱贫“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退出“一个确保、两个完善”标准,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累计投入资金48.83亿元,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由于隆回县扶贫脱困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方法得当,措施过硬,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上级对隆回县扶贫各项指标验收考核,2019年成功实现高质量摘帽。

   当然,刚刚脱贫的隆回人民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脆弱,全县脱贫摘帽后,仍然存在的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产业扶贫风险,衡邵干旱走廊季节性缺水问题,个别学生厌学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巩固等方面。特别是隆回自然灾害频发,抗击重大疾病的韧性不够,稍有不慎及其容易返贫。除继续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外,隆回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逐步逐个予以解决,巩固脱贫成果,使之达到脱贫不返贫,全县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来源:隆回县人民政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6801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