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双清区:大棚蔬菜打造农村经济增长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周志斌 孟旭梅 刘恩权 记者 郑丹枚

一座座大棚星罗棋布,一条条水渠宽阔笔直。3月31日,双清区渡头桥镇新渡村“亿品农业”蔬菜基地一大棚内,来自江西抚州、今年54岁的“老表”陈水根正在侍弄不久前种下的菜心。在他身后,一垅垅土地被弥望的青翠所覆盖。


双清区牢牢把握区位优势,致力做大做强城郊型经济,将“菜篮子”工程视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特色蔬菜、反季节蔬菜种植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导产业。据悉,从1999年始建白马蔬菜基地至今,双清全区发展专业蔬菜种植基地5个,建设蔬菜大棚3000余个。有力地助推脱贫攻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邵阳亿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有蔬菜大棚500多个,其中特大型大棚有50个。公司不断探索蔬菜种植新技术、新方法,承包了附近几个养殖场的禽畜粪便,研制出有机肥掺少量磷肥发酵干燥后形成新肥料的方法,使用这种肥料生长的蔬菜,不仅长势好、口感佳,最重要的是绿色无公害、无污染。

2014年,双清区滨江街道百合村村民石均平等一批在外事业有成的“百合人”听从家乡党组织的召唤,纷纷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投资兴业。历经3年没日没夜的劳作,在渔溪河畔无人开垦的抬田区上,建起了100多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又经过几年发展,现今石均平的“邵阳市双清区益民蔬菜移民专业合作社大棚基地”成为双清区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种植龙头企业。在壮大村级经济的同时,让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美好夙愿。


邵阳市区对蔬菜的需求量很大,每天需750吨左右,基本上从外地调运过来。一部分居民对本地菜情有独钟,一些特色餐馆根据顾客喜好,更偏重于采购本地蔬菜,双清区出产的蔬菜根本不愁销路。往往还没等蔬菜成熟,本地一些大酒店、餐馆、超市已订货了,个别订单需要提前半年下单。为满足市民对“放心菜”的需求,雪峰农业有限公司在全区范围内设立了22个蔬菜直销点,实现了蔬菜从基地直接到餐桌无中间环节流通。亿品农业更是推出“送菜上门”APP,顾客只要在手机上下单,公司直接送货上门,方便快捷。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为双清区农产品走向“e时代”打通了一条快捷通道。

科学高效的大棚蔬菜种植,吸引了村民的注意。“亿品农业”蔬菜基地现每天雇请工人近百名,有70%都是附近的村民,其中不少的村民就是为了学习种植技术而来。科学的种植方法让他们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他们每年光此项有2万多元的收入,大家很愿意在家门口就业,附近小规模种植蔬菜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蔬菜种植大户、共产党员姚珍虎不久前和另一位蔬菜种植大户张发明为抗疫联袂捐献蔬菜4000公斤,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上次捐献白菜后,我们马上又栽种了嫁接黄瓜,实现在时间上无缝对接,以提高大棚使用效益。”年近花甲的姚珍虎爽朗的笑声里,有着农民与生俱来的质朴与真诚。他家现种植大棚蔬菜12亩,每年纯收入20万以上。

农村贫困户家庭生产技能单一,尤其对高龄家庭来说,要实现劳动力转移绝非易事。益民大棚蔬菜基地建立起来后,本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一方面为种植户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对贫困家庭的脱贫增收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百合村村民刘武秀因丈夫丧失劳动能力,加上年纪比较大,在外找不到工作,丈夫治病吃药致家里债台高筑。村里和帮扶干部介绍她到益民大棚蔬菜基地打工,如今她一年务工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据统计,大棚蔬菜基地项目至少为当地村民年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5942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