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我愿为生命狂奔——邵阳市中心医院ICU主任凌鹏的战“疫”独白

口述: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凌鹏

整理:邵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娟 通讯员 李文娟 孟天笑

时间:3月14日

我是凌鹏,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这次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组组长。春节前夕,我支援医院感染科加入医疗救治战队,那时邵阳刚确诊一例患者。没想到五十多天的时间,我们邵阳医务工作者就治愈了101例确诊患者。作为一名白衣战士,我深感荣幸,更觉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今天我想以自己的战“疫”经历,向大家展示我们医护群体的平凡、坚守、奉献与大爱。

凌鹏在隔离区查房、监测患者病情

我们为什么不害怕?

我们医院的战斗在年前就已开始,尽管当时邵阳还未发现确诊病例。但考虑到武汉疫情严峻,医院领导和我们几个科室主任昼夜商讨救治预案。我们科室任务十分重,我自己是救治专家组成员,副主任医师张小龙和护士罗曼已远赴黄冈支援,还需抽调精锐力量前往感染科临时ICU。考虑到风险大、隔离期长,科室起初规定“高年资男医生先上“。医生邓定发、王晓珊、覃海邵、张灿,以及张洁群等5名科室优秀护理骨干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后来,得知前线人手紧张,科室女医生曾珠、张琼也主动请缨。

我曾经参加过邵阳各种突发公共疫情,特别是2017年的H7N9疫病救治,曾带团队打过很多硬仗,但这次救治难度和复杂性却远超预想。

随着战“疫”白热化,市内各路重症医学精英纷纷加入我们的队伍。如邵阳市中医医院的禹华轩、来自新邵县的刘锋钢、来自绥宁县的廖吉昌、来自城步的贺平江、来自邵东市的贺伟,还有邵阳市中心医院东院的肖洋、何赛武等等,他们都是各医院主任或骨干,有着丰富的重症处理经验。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调度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徐道妙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急诊部向旭东教授、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言彩虹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ECMO团队及潘小季教授等多名专家也来支援邵阳。王辰院士、艾宇航教授等多次远程给予会诊。省、市、县级重症医学专家拧成一股绳,我们的士气空前高涨。

前线任务重,重症救治群英荟萃,协调配合、统筹指挥都很重要。院领导安排我和护士长刘萍娇每日进隔离区靠前指挥协调,副主任简邦浩负责协助院领导和专家组。

在医院专家会诊室,我们通宵达旦,日夜奋战。张国华书记、刘天云院长每天组织会诊,讨论方案,指挥协调。参与救治的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往返于会诊室、隔离区、睡觉的办公室这“三点一线”之间。

有人会问:你们难道真的不害怕被感染吗?

我想说。不是不害怕,而是选择了做一名医生(护士),就必须向前。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职业价值的守护。更何况,身后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数百人聚合起来的强大力量,不断给予我们信任与鼓励。这些都让我们忘记了恐惧。

凌鹏及团队运送呼吸机患者做CT

我们为什么不放弃?

作为一名主任医师,我曾挽救无数生命于垂危之时,也曾在与死神的交手中,无可奈何地看着生命离去。但在每一次救治中,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

我们收治的重症病人,基础性疾病多、年纪大。医院在节前就提前采购了ECOM、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设备。为救治这些患者,我们几乎用尽了一切可以尝试的方法。在技术上,不断学习突破;在护理上,不断提高标准;在心理上,不断疏解引导。

记得有一位年轻危重患者,在确诊收治之后病情急转直下,怎么也找不出原因,我和简邦浩整夜睡不着觉,拿着患者的各项检测结果不停比对。最后终于找出了极隐蔽的并发疾病,在院领导与专家兵团的共同努力下,这位患者最终成功治愈出院了。

2月下旬,我们收治了一位八旬老太,患有“老年痴呆症”。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正常进食,却怎么都不同意插胃管,也拒绝接受治疗。我们不得不像哄孩子一样逗她开心,悄悄地用了一点镇静剂,然后给她插了胃管。但非常担心她清醒后拔除这个生命通道。第二天早晨我进隔离区,没看到老人,着急了:“人呢?你们怎么照护的?”护士长笑着指向我背后:“在走廊晒太阳呢。”我回过头,看见温和的阳光下,老人正舒适地坐在椅子上,胃管依旧完好。我忍不住笑出了声。后来老人也在我们的精心救治下治愈出院了。

可以说,在这次战“疫”中,每一个重症患者的救治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几乎都有一个柳暗花明的结局。每当看到患者平安地与家属相见,我就会庆幸我们在困境时的坚守,庆幸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全力以赴去救治。

我们为什么要奔跑?

在这两个月里,我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奔跑在抢救病人的路上。有时候是患者突然病情恶化了,有时候是救治时突发意外了,有时候是赶赴一场紧急会诊。

2月中旬,一位危重高龄患者在拔除呼吸机插管后,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二级防护下本应等待喷洒消毒后才能进去,但情况危急,我本能地一个箭步冲进病房,快速启动和调整设备,避免了一场悲剧发生。一次,一名危重患者病情急速变化,血压突然下降,护士长打电话告知后,我和简邦浩刚吃第一口饭,就抓起电话边指挥边狂奔冲向隔离区,最终赢得了最佳抢救时机,患者转危为安。

我的战友们也都和我一样,常常为治愈患者奋不顾身、争分夺秒。他们为节省隔离服,可以8个小时不喝水、不排尿;为照料患者,可以错过三餐时间;为了集中救治,可以忍受长时间与家人分离。我们只顾向前奔跑,忘记了感染风险,忘记了亲人朋友,却唯独记得自己是一名人民医生。

医生秦海邵突发“尿路结石肾绞痛”,本应休息几天后再战斗。他却说:“人员紧,任务重,我退场了,其他人就需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劳动。”

科室邓定发、王晓珊等同志作为第一批进驻隔离区的战士,到了修整期,却以“病人情况非常熟悉了,身体还抗得住”为由,坚守战场。

高强度救治、身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我们科室的护理姐妹们每次协助抢救出来全身已湿透,但她们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都将自己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为队友分忧助力。

“医生,此去欲何?”

“战病疫,救苍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疫情终将消退。但我知道,只要百姓仍有病痛之苦,在生命的战场,我们医护人员的战斗永不会停止。感谢疫情期间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的社会各界朋友。祝大家健康平安。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5698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