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危急时刻冲上去——记邵阳市北塔区疾控中心逆行的“白衣战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李忠华 记者 张佳伟

这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穿着隔离衣,作好了24小时随时作战的准备;他们最早与新冠肺炎病人零距离接触;为了现场诊断一个病人,追踪隔离可疑患者周围的密切接触者,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衣出去一趟就是5、6个小时……他们就是邵阳市北塔区疾控中心流行性病学调查小分队的队员们。

在这个特殊的新年,密不透风的白色隔离衣是他们的“新衣”,需要排查的疑似病例是他们最牵挂的“亲人”。

冲锋!15分钟赶到现场

疫情就是命令!1月22日北塔区打响疫情阻击战,三名值班人员,两台电话机、传真机,取样、调查、记录、整理、报告……这是“白衣战士”现场办公的场景。

“一接到疫情,15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疫情处理过程及结果要在 2个小时内以文字形式上报。”北塔区疾控中心主任王小会认真地介绍。

在该区疾控中心,7位疫情处理人员,4名党员,4名女同志,分为2个行动小组,接到疫情后,一个小组出发,另一个小组要立即补充上去……最忙时2个小组全部出动。从而实现上下联动一盘棋,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每天上班,王健、刘一杰、肖建军、刘丽娜等同志穿着隔离衣随时待命。“出发时还要带上眼罩、手套……有时候为了现场追踪可疑病例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我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衣、戴着口罩出去一趟就是5、6个小时。”王小会欣慰地介绍,现在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北塔区已经出院一例,且连续几天没有接到新的疫情报告了。

战“役”,娘子军闻“令”而动

因为疫情形势的严峻,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主任我报名,我家孩子已经安顿在张家界老弟那了。”“主任让我去吧,我儿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同时我工作经验丰富。”1月26日,刘丽娜、周云、邓沨颖、熊程华4名女同志主动请战。

密实的防护服里,是最美的逆行者,是奋战一线的“铿锵玫瑰”。2月5日,曹某被确诊为北塔区第二例新冠肺炎患者。接到疫情报告,该区疾控中心“娘子军”刘丽娜、周云、邓沨颖、熊程华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对患者居住地进行地毯式消毒,第一时间面对面询问曹某,摸清患者就诊前每一个活动细节,不漏一人,不留死角,严防疫情扩散。

“大家穿着连体隔离衣待了近3个小时。”刘丽娜说,结束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许,还需要对全身消毒。隔离衣不保温,户外寒风嗖嗖,含氯制剂往身上一喷,“那种滋味,好像突然跳进冰窟窿”。周云回到单位,顾不上休息,又马上整理材料,连夜写出了调查报告。那时,时针指向了2月6日凌晨3时许。

16天来,北塔区疾控中心的“铿锵玫瑰”汇集了中心应急队的骨干队员,哪里有“禁区”,哪里就有她们短兵相接的身影。

“独行侠”,只为牵挂两类亲人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还需要足够的细致和耐心。1月28日凌晨1时20分,队员王健接到群众举报:伍某隐瞒武汉旅居史且有发热咳嗽症状。当即独自驱车奔赴社区,和社区干部、社区医生为伍某及家人监测体温,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精诚所至,伍某及家人答应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王健返回家时,已是凌晨5时多。

有时,小组成员还得化身心理咨询师。王健与被确诊的患者周某成为微信好友后,积极与周某及其家人聊防疫知识。
他花2个小时缓解周某的焦躁情绪,特地购买了纸质的书送到定点医院,满足周某的阅读需要,又对周某家人如何开展日常体温健康监测、家庭环境杀毒。2月6日,周某成功治愈回家,他及时叮嘱周某居家隔离……

他们一直未下“火线”, 把生命与时间留给了病患等“亲人”,
却把孩子交给了年迈的父母。自1月23日以来,每晚回家,他们都是独自一人摸到自家客房里悄悄睡下,第二天清早故意避开和家人见面又匆匆去单位上班。因为经常深夜归家和出门,刘一杰被儿子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大的夜猫子”。

正月十二,是刘一杰妻子生日,但他依然在一线忙碌。作为丈夫不无遗憾,但作为白衣战士的他却丝毫没有怨言:“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为早日战胜病毒。”

自北塔区发现首个疑似病例,北塔区流调队7名队员便冒着有被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参加了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截止2月11日下午14时,这群白衣战士参与流调情况55起,排查密切接触者212人。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4983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