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长铺子乡:产业兴旺拔穷根

  “今年发展反季节香菇、平菇各1万筒,眼下正是采摘的时节,一天可收入700多元。两个大棚总收入9万块不成问题。”12月17日,在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游家村,贫困户杨忠生一边装运香菇,一边笑着告诉笔者。

  今年40多岁的杨忠生一家原有6口人,父母长期疾病,每年医疗费用开支大,先后于2014、2015年过世,加上两个小孩就学,家庭特别贫困。靠发展食用菌、杨梅、蔬菜等产业,杨忠生一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杨忠生说,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让我家走出了困境,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建起了新房,通过政府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产业,乡里还扶持产业奖补资金2000元。

  杨忠生一家的变化,是该乡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用产业念好“发家致富经”,让贫困户实现早脱贫、真脱贫、不返贫。

  长铺子苗族侗族乡有行政村29个,其中贫困村8个;总人口3.8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4户5288人。面对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差、缺技术、缺资金的现状,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英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因户制宜,‘一户一法’,采取有力举措,让贫困户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

  为此,长铺子乡科学规划,出台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扶贫产业,通过扶贫产业奖补资金以奖代补,扶持发展壮大以长铺子片为主的一批蔬菜种植户和水果种植户、以枫木团片区为主的一批百合等中药材种植户、以党坪片区为主的山羊等养殖户;鼓励并扶持贫困户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鼓励贫困户积极加入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鼓励产业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扶持发展一批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绿色生态产业生机无限。该乡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气候等优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了“蔬菜、精品水果、养猪、养鸡、南竹、油茶、苗木花卉、中药材”八大特色产业带,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我家种了5亩多杨梅,到了盛果期,每年收入可达4万多元。”杨梅产业的发展,让新水冲村贫困户苏新田很有底气。该乡将杨梅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重点产业予以扶持,组建杨梅产业合作社9家,发展杨梅种植3800多亩,年产值达1340万元;760多户贫困群众种植杨梅,人均年增收2100多元。

  该乡现有国家和省级公益林8.69万亩、禁伐林6000亩、天保林7.37万亩,选聘贫困户53人担任护林员;有南竹9万亩、油茶2700亩、蔬菜4800亩、青钱柳1300亩、苗木1000亩;有杨梅、葡萄、枇杷、油桃、柑橘等精品水果1.2万亩;今年落实油菜种植面积2600多亩;发展养殖业,年出栏生猪1.05万头、牛200头、羊1000头、家禽4.2万羽,规模养殖户达73户。

  该乡按照产业扶贫“三有三分四到村”的要求,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29家,确定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县乡花猪产业带头人洪清益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家东山花猪生态养殖场,成立了枫木团原生态种养合作社,入社贫困群众达106人。合作社既有年产3000头的东山花猪养殖基地,又有200多亩的泰国香米种植基地;不仅免费送给贫困户小仔猪和提供养殖技术,还保底回收贫困户喂养的花猪。

  “搭帮政府扶持,今年脱贫没问题。”印坪村贫困户洪清堂去年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在合作社支持下种百合4亩,今年纯收入可达4万元。印坪村百合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年产值超过1200万元。百合种植、除草、采挖季节,不少贫困户、留守妇女在家门口赚起了“零花钱”。

  如今,佘家村猕猴桃、寨坡村油桃、净溪村七彩山鸡、川石村桑葚、印坪村百合等自主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贫困户增收重要渠道。同时,该乡还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休闲农庄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休闲农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发展特色产业,种出脱贫“致富果”。长铺子乡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宽起来,产业规模大起来,新型经营主体强起来,扶贫产业壮起来。

长铺子乡部署产业发展。(戴湘荣 摄)

长铺子乡组织村干部参观寨坡村桃子产业基地。(戴湘荣 摄)

长铺子乡村民收获百合。

来源:绥宁县人民政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473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