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谱写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邵阳市民政事业发展纪实

谱写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纪实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全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福利慈善事业,大力加强社区治理,努力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9月19日,家住大祥区雨溪街道河州社区的罗春晓揣着刚领的低保金,到商店购买了卫生纸、牙膏等日常必需品。罗春晓家中没有劳动力,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早些年被纳为低保对象。“现在我家每个月有310元的低保金可领,日子比以前好过些了。”今年52岁的罗春晓边购物边说。

近年来,以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基础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救助范围不断扩大,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做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让城乡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救助措施先后出台。长期以来,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将其纳入历年重点民生实事考核项目,成立了由人社、财政、教育等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政策落实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我市社会救助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几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19项方案、意见、规定,其中城乡低保9项、城乡特困供养5项、临时救助3项、有关城乡社会救助综合性的2项,基本涵盖了社会救助的各个方面。

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市低保标准由1999年制度建立初期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目前的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06年制度建立初期的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目前的310元;特困供养制度开始于1994年,当年,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1999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为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人员给予救助供养。2014年,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全部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分别从制度建立初期的每人每年1248元、500元提高到目前的7800元、4836元;临时救助政策开始于2009年,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城市临时救济逐步演变而来的。到2018年底,全市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580万余人次、城乡特困供养对象63.2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601万人次、临时救助59.5万人次;全市累计支出社会救助资金119.87亿元。困难群众救助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分类施保”和“应保尽保”,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养老服务” 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9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市第一福利院,发现几位银发老人在池塘边的榕树下一边唠家常,一边悠闲地散步,怡然自得。

见到记者,老人们热情地围上来,迫不及待地谈起自己在这里的生活感受。其中有一位赵奶奶是去年4月份入住市第一福利院的,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一年有余。这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生活,让老人十分享受。“这里的生活开心又美好。”赵奶奶一脸笑意,用“快乐”二字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养老事业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狠抓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扎实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我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立及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专门的鼓励政策和实施细则,并逐年加大投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创新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274个,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8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及养老服务站672个、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384个。

全面启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我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的新路子,通过采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对协作、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医院开设养老护理部等方式,大力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水平。市第一福利院、市第二福利院争取资金1.3亿元,各修建了一座规范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大楼,开设医疗养老床位900张。各县区打造了一批集养老、医疗、疗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人性化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市区、乡镇、社区三级联网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定期选送护理员参加由民政部、省民政厅举办的培训班;将养老服务纳入“产业兴邵”发展战略,成立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小组,编制了市本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2019年,全市确定了14个项目作为全市健康养老产业组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4.23亿元,目前完成投资已过半。

不断创新机制 社会综合治理成效突出

最近,北塔区田江乡丰江社区的李师傅一家反映,邻居黄先生家安装的空调外机干扰了其正常生活。社区网格员上门查看后得知,原来,黄先生将自家的空调外机装到了和李师傅家共用的外墙上,而未放置在自家的外墙面上。黄先生家的空调外机与李师傅家的窗户距离较近,不仅使得李师傅无法安装空调,而且,当黄先生家的空调运行时,李师傅家可明显听到噪音。

“黄先生,换位思考,这噪音我想你也受不了吧。”通过网格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黄先生同意尽快移机,邻里纠纷得以化解。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社会治理手段不断丰富。在全市开展美好社区建设,建成社区活动用房18.3万平方米,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455个,城市社区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扩大农村社区试点范围,全市建有农村社区试点村1601个,覆盖率达50.4%,超过省定标准;建成村级综合信息平台3176个,覆盖率达100%。同时,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实现了村务公开的长效化、常态化、规范化。

我市还关注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突出党建工作,为社会组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社会组织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强劲动力。

加大培育发展。全市现有社会组织2500多家,其中社工机构40余家,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150余家,在城乡村、社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点300余个;先后认定和登记的慈善组织50余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有5家;136家社会组织取得了评估等级;全市共标识100余家志愿者服务组织。

党建作用凸显。2012年我市成立了市社会组织党工委,2017年批复为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该党委先后组织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培训教育、外出参学等活动7次,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6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次,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

织就爱的天空 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

雨雪里的一间暖屋,饥饿时的一碗热饭,冷风中的一床棉被,窘迫时的一张归家车票……流浪乞讨人员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获得一份关心、一份救助、一份帮助。

近年来,我市按照“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目标,按照织密网、兜底线的要求,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全面履行职责,实现了救助工作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市救助管理站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不断加大巡查救助工作力度,坚持每天巡查,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安置返乡一例,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同时,按季节在救助车上备有棉衣棉被、矿泉水、方便食品及降温防暑药品,使得保障救助工作顺利开展,避免救助人员忍冻挨饿、受热中暑。

2019年5月24日,邵阳市救助管理站大厅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马先生。他专程从长沙赶来,迎接自己失踪7年的哥哥回家。其兄是武冈市稠树塘镇一个村的居民,患有精神病,2012年离家出走后,被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往康乐托养中心安置。工作人员悉心照顾他的日常生活,曾多次试图从他口中了解其家庭住址和个人信息,但因其说不清楚,关键信息始终都没有得到。今年5月23日,救助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到托养中心探望慰问救助对象。在与他交谈时,他突然用类似武冈稠树塘镇的口音回复了一句“谢谢”,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救助站的同志通过微信和朋友圈发布了相关信息,意外地得到他家人的回应。后来再通过人像比对,真正核实清楚身份。同时得知,这么多年来,马家人辗转多地,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用爱守望着他与家人团聚。7年,他终于回家了。

此外,我市还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制订了一系列事关儿童切身利益的措施,落实了一批与儿童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全市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抓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不断完善“邵阳市留守儿童关爱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助幼”关爱模式,建立“试点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家长微信群”,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对孤儿认定年审工作的动态监测,督促各县区足额发放生活费,强化各级儿童福利机构管理,确保孤儿政策有效落实。同时开展爱心收养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收养登记制度,组织收养登记机关和儿童福利机构业务骨干参加省民政厅举办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为被收养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深耕“慈善事业” 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美德

邵阳市慈善总会自1999年12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倡导与践行“法治慈善、阳光慈善、大众慈善”的理念,以扶贫济困、扶困济弱,以传播中华慈善文化、弘扬中华慈善精神为己任,共募捐款物2.3亿余元,救助困难群众40万余人次。

赈灾是慈善的主职。每逢遭遇重大灾害,邵阳市慈善总会均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募集迅速、应变灵活机动的优势,主动担当救援重任。20年来,该会共发起公开募捐13次,共募捐资金3881万余元、物资价值567万余元,累计救助7万余人次。

开展各种医疗救助项目。开展白内障复明公益项目义诊6.3万余人次;开展爱佑童心项目义诊3214人次;为400余名先心病患儿申请了减手术费治疗费用553万余元;开展慈善医疗临时救助,为因病致贫、返贫的困难对象发放临时医疗救助金1100多万元,累计救助2万余人次;争取中华慈善总会在邵阳市设立专门的药品发放点,与海尔集团共同开展“贫困肝病患者救助”活动,累计发放价值700多万元的救助药品,救助人数达5000余人次。

脱贫攻坚发挥积极作用。先后开展了“我想有个家”“美丽乡村”扶贫救助活动,3年来筹集捐款208万元,帮扶1200余人次;组织了7场公益活动,为驻村贫困户销售农产品金额达100多万元。2016年以来,该会筹集220余万元,在各县区建立了慈善超市救助平台57家,开展各类扶贫帮扶活动139场次,为1000个困难家庭及残疾贫困对象送去价值超100万元的慰问金和物资。

同时,我市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近年来,他们先后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800余次,帮扶对象3万余人次。其中,涉农社会组织140余家,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为40余万农民进行技术辅导和授课。

 

 

 

 

 

 

来源:邵阳市民政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4175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