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为老木房子画像立传



孙太平

随着岁月的流逝,矗立在风雨中的老木房子越来越年迈。随着钢筋水泥森林雨后春笋般涌现,养在大山怀抱里的老木房子显得越来越不时髦,越来越淡出你我的视线,越来越步入被遗忘的境地。老木房子曾经住着我们的祖先,老木房子曾经是我们对家乡怀念的一种图腾。它们没有理由不存在下去,没有理由从我们的视线、心灵中消失。留住老木房子,是有历史使命感的真切呐喊。刘华旺依稀听到了这样的生命呐喊。他的心灵于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拿起画笔,怀着对老木房子深深的眷恋和爱,与老木房子们有了特别的心灵沟通和对话。于是,浓墨重彩下的各色老木房子从大山走来,从田间地头走来,走进你我的心田,牵起我们的乡情,撩拨我们的乡愁。刘华旺说:“我出生在老木板房里,曾经工作在木板房里,与木板房有着40多年的不解之缘。木板房那种结构简单而内涵丰富、深含科学和哲理的建筑风格,让我肃然起敬。那种冬暖夏凉、安逸舒适的感觉永远难忘。老木房可能就要绝迹了,我必须为它做点什么。于是,我决定为老木房画像立传,使它至少能留于纸上。”

画家画什么,取决于画家接受过什么样的美术教育和自己的喜好;画家能画好什么,取决于画家有什么样的生活,以及从生活中吸取了多少才情和养分。作为山水画家,只有画他栖身过的山,画他喝过的水,才会有打动人心的画作。画这样的山,其山是生命之山,一定是鲜活而富有灵魂的;画这样的水,其水是生命之水,一定是灵动和富有生机的;画这样山水之间的花草树木、飞鸟虫鱼,也是生面别开、生机勃勃的。一切精美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也只有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才可以臻于精美。华旺先生的艺术就来自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里,来自于他用心灵感悟过、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

华旺先生的画厚重、古朴、丰茂、坚实,是不谙人世、没有世故的天真,不矫揉造作没有哗众取宠,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是一种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情假意的艺术倾诉。华旺立志要为老房子立传。只要哪里有老木房子,山高路远坑深何惧?他一定会去心追手摩。近乎写实的构造,以险取势的机理,自然脱俗的浓淡,炊烟缭绕的情境,是他笔墨语言的鲜明特征和风格。而其独创的“纸笔山水”,也就是用废纸濡墨创作作品的特殊技法,更具有很高辨识度和不可复制性。难能可贵的是,华旺先生的画,不但取景丰富,更刻画细腻,这种细腻近似散文般的描写,近似小说般的刻画,近似诗歌般的抒发,时不时还有点戏剧般的冲突,是用细节来表达的。他的细节是用近乎工笔画的笔调画出来的犁耙、箩筐、斗笠等,细致入微、鲜活亲切,活灵活现:犁耙取下来就可以耕地,箩筐取下来就可以挑担,斗笠取下来就可以避雨遮阳……我曾经问华旺先生,你何以把箩筐、筛子、簸箕等等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画得如此富有生机?他告诉我,他做过篾匠,亲手织过不少这些东西。这下我明白了,这些东西不是他画的,分明是他把过去亲手织好的挂在他的画里。

房子老了,风貌还在;立柱斜了,风骨还在;窗棂朽了,风姿还在;你我远行,思念还在;山花重开,希望还在……看到老木房子老去的容颜,我们担忧,它还能经受多少风雨和岁月的洗礼?对于歪斜的立柱,我们担忧,它还能挺立多久?对于朽败的窗棂,我们担忧,它还能风姿绰约几时?华旺先生的画作,把渐行渐远、行将消失的老木房子拉近到了我们的眼前,老木房子的风貌、风骨、风姿重新刻入我们的脑海。他把老木房子画得沉重,于是我们牵肠挂肚。他把老木房子周围的山花画得烂漫,于是我们充满希望。

正因为如此,刘华旺生命呐喊式的山水画,不仅有文化艺术层面上的意义,更有历史长河中承载的使命价值。

(刘华旺,笔名山野隐夫,1953年生,新邵县迎光乡人。曾任新邵县下源乡党委书记、县文联副主席、邵阳市美协理事等。)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39709.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