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天使”在乡村——邵阳市全面推进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马娟 肖湘磊

11月26日上午,绥宁县红岩镇沈家村,37岁的村医樊迎春走在曲折的村道上,挨家挨户敲开留守老人的门。“天气冷了,如果感到头晕、喘气重,一定要及时告诉我。”

三年前,在外务工的樊迎春报名参加了2016级村医集训班,被分配回村里执业才7个多月,就已感觉到村医肩上的重担。


△村医樊迎春在为村民测量血压。申兴刚

“我们村地方偏,以前老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要爬几十里山路到镇上看病买药。我回来了,就要让他们尽量在村里把病看好。”她抿了抿嘴,腼腆地说。

2016年以来,邵阳市启动本地财政支持培养本土化乡村医生人才计划。通过四年本土化培养、统筹调配与乡镇派驻行动,全市规范化村卫生室使用率达到98.9%,3077个村实现了村医配备到位。

“建设容易服务难。只有村医配备与村卫生室建设同步推进,乡村医改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蹄疾步稳。”邵阳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晓江说。

守望:不负乡亲重托

11月21日,双清区渡头桥镇金度村,宽敞舒适的村级卫生室内,三四名老人等着村医徐艳芳扎针输液。“她扎针又准又快,一点都不痛。”70岁老人黄飞青半眯着眼比划道。

邵阳为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务工谋生的青壮年众多。儿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身体不适,常常拖着不治疗。从医院手术回家后不注重后期康复,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情况时有发生,村医的配备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看病先到村卫生室首诊,养病再回到村卫生室。这样就实现了最基层的双向转诊。”邵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田清良说。

在隔壁的老塘村,村医李旭东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有很多急病发作都在深夜,我晚上手机从不敢关。”为了方便接送老人,他买了一辆国产小汽车,和妻子轮流值班坚守。

今年83岁的李志斌患有心脏病和肺气肿,每次去市级医院治疗后都要回到村卫生室输液。老人身体虚弱,李旭东便背着他上下车,“没有李医生,我不知道能不能挺到现在。”老人动情地说。


△村医李东旭义务接送老人输液治疗。申兴刚 摄

身着白大褂、背着铝合金药箱,在邵阳各县市区辖区内各个行政村,都可看到统一配备的合格村医。他们有的由原来“赤脚医生”或其子女培训后上岗、有的由乡镇卫生院挑选骨干医生兼任、有的从社会上选拔培训后执业。随着村级医疗人才配备计划落地,村医群体有了更强的职业归属感,全市93个“无医村”配备了固定村医。老百姓家门口看病的心愿成为现实。

转型:不辱时代使命

每天清晨,新邵县寸石镇黄江村卫生室曾更心都要背着药箱出门巡诊。趁着老百姓没下地干活之前,做完常规体检。

这是新配备村医与传统村医最显著的进步——老村医只负责治病,而新村医既要治病,更要防病。

邵阳地区贫困人口多,因病致贫情况也多。要让农村居民避免疾病带来的致贫隐患。村医必须要担负起基层公共卫生的职责。“每位村医都与村内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每季度定期上门检查,发现病情隐患第一时间处理。这样才能做到轻病可控,重病可防。”邵阳市卫健委基层卫生科科长唐英武告诉记者,目前邵阳各行政村已实现高血压监测点全覆盖;65岁以上农村居民、孕产妇、儿童公共健康服务全覆盖。


△村医曾更心堆起高高的健康体检表,对每一位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他都了然于心。申兴刚 摄

“它可以测血糖、血氧、做心电图,还能做小便常规,出诊时带着也方便。”村医徐艳芳提着一个方形的盒子展示道。她所在的村级卫生室,除了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表“老三件”,还配备了身高体重测量仪、多功能诊疗床、多功能一体机等新型诊疗设备。

为了提升村级诊疗能力,邵阳市政府先后投入近9800万元,按每个村3-5万元的标准进行基本医疗配备。村医诊疗能力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

扎根:不悔职业选择

“当大家都从农村涌向城市的时候,我选择了回归。”一位2018级村医集训班学员在日记中写道。

尽管现在村医拥有了更优越的诊疗条件,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差距,让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回村当医生。在一些落后偏远的贫困村,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村医人选。邵阳市政府为了鼓励年轻人回基层扎根,出台了极具吸引力的政策——以基层公卫服务经费补助的方式、让每位村医每年获得不少于2万元的基本补助;凡符合条件报名参加村医集训的年轻人,三年学费政府承担,每学期还可领取1500元生活补助。2017年以来,邵阳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投入1308万元,培养了872名本土化乡村医生。


△村医陈林云出门巡诊。申兴刚 摄

“即便如此,在一些村,要动员很多次,才会有人报名。”绥宁县卫健局负责村医培训的科员杨迎春,正在为六鹅洞、多逸寨等偏僻村落无人报名发愁。“当村医,要好政策,更需要情怀。”她翻着厚厚一沓受训学员名册感慨道。

“农村没有同伴,孩子上学、休闲娱乐都不方便。”樊迎春和很多学员一样,集训期间时常为个人前途担忧不已,但各级政府对村医培养的重视坚定了她的信心。“市卫健委领导每年都来跟我们谈心,县卫健局也经常了解我们学习情况。回村以后看到政府承诺的12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也建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有前景、值得奉献的事业。”

结束完一天的例行走访,已是天黑。樊迎春紧了紧白大褂,走上回家的村道,也走向基层卫生事业广阔的未来。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35499.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