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大山作证 ——记新邵县教育局驻龙溪铺镇大竹村帮扶工作队

新湖南客户端10月31日讯(杨能广)10月30日,新邵县教育局驻龙溪铺镇大竹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忠新一大早来到县林业局,就争取绿化工作支持的事情开展对接。“我们想早准备、早动手,让美起来的大竹村绿起来。”李忠新说。大竹村辖15个村民小组,目前有村民447户1997人,至2018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户569人,已脱贫135户537人,未脱贫11户32人。该村群山环抱,交通十分不便,自2017年以来,县教育局三名工作人员驻村开展帮扶,在近1000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勇担使命,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山村巨变。

基础设施全面完善


县教育局局长李碧泉(中)察看大竹小学校园建设

“我们的村级服务中心,位置好,功能齐全,要是没有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根本没办法建起来。”坐在敞亮的办公室里,大竹村支部书记熊中苏很是感慨。

大竹村建服务中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该村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村民要找一块宅基地都是件特别难的事。有道是“大竹村里山地多,出门耕作就爬坡,手脚并用攀山顶,稍不用心翻跟头”。为此,自2018年计划建设服务中心以后,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开了5次会议,选址更改了3次,最后,县教育局局长李碧泉现场办公,本着不占用耕地和方便村民办事的原则,终于确定了选址。2019年春节前,大竹村服务中心顺利投入使用,从此,村民有了办事、集会、开展文体活动的好去处。



县教育局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忠新(右二)走访村民

大竹村原来的村道仅3.5米宽,不利于通行。工作队拓宽村道4公里,还新修组道5.63公里,实现了每个组、院落通水泥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大竹村与周边8个村集中供水;搞好了农网改造,对户外三相电线路全部更新,将原来全村共2个变压器增至7个;安装248盏太阳能路灯,亮化了村庄;将大竹小学校门外小河用钢筋混凝土盖好,将通车公路修进了校园;兴建了60KW光伏电站,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

基础设施的大改善,也带来了大竹村整村脱贫大提速。


就业扶贫帮到难处

“现在再不要去广东找工作了,我们在村里就可以上班,老人和孩子也可以照顾,真好!”大竹村13组贫困户熊一国和姚春霞夫妇原来在广东务工,三个分别读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小孩全由爷爷照顾。如今,夫妻俩在位于本村的邵阳市国辉箱包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合计有8000多元,他们十分满意和高兴。

大竹村贫困劳动力多,剩余劳动力也多,为给他们找到就业机会,扶贫工作队听说老家在大竹村、现在广东从事箱包产业的企业家李国平有意将产业转移到家乡以后,予以大力支持。2017年,李国平回到家乡成立了邵阳市国辉箱包有限公司,并着手新建厂房工作。对厂房选址和地基平整,工作队和村两委大力解难。2018年2月,工厂正式破土动工,同年12月,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设计年生产箱包100万个、产值近亿元的箱包厂终于建成。目前,邵阳市国辉箱包有限公司是新邵县最大的扶贫车间,解决了2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60余人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

就业是解决脱贫的好办法,而开展技能培训是实现就业的先手棋。2018年4月,经扶贫工作队引进,新邵职中进驻大竹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活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展开,培养内容围绕贫困户的需求进行。5月,工作队与县就业服务局协商,对贫困户进行糕点、包子、馒头技术培训,共计培训了60人。

工作队引导和鼓励贫困劳动力输出,积极联系政府培训和求职平台,主动为贫困户提供服务。对跨县区域就业的贫困人口劳动力上门摸清底子,并按照标准落实了一次性交通路费补贴。

智志兼扶写下新篇


大竹村四组34岁的贫困户李某,以前懒懒散散,没有脱贫愿望,既不打工,也不务农,每天在牌桌上混日子,因为一直找不到对象,就与老母亲共同生活。工作队多次找李某谈心,给他讲“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的道理,李某渐渐醒悟过来,2018年,工作队支持他种植了20亩富硒糯谷,当年收入4万多元,后来找到了对象并结婚生子。生活有了新的希望,李某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如今,他和妻子在务农之余,还到处打零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工作队积极宣传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抛弃“等、靠、要”思想,通过勤劳甩掉贫困帽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工作队还全面开展公德教育,通过召开院落会议,督促检查村规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宣传扫黑除恶,访民情解民忧等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

扶贫队员黄雪清考虑到扶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加班日多。同时,他与母亲感情深厚,为了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并照顾好母亲,他干脆把母亲带到村里,一心扑在工作上,营造了一种母亲开心舒心,自己安心顺心,家人放心的生活和工作局面。黄雪清带着母亲扶贫的感人故事,在全县扶贫干部、县教育系统和大竹村被传为美谈。为抓实扶贫工作,全体队员吃住在村,每月驻村都在22天以上,在村住宿15晚以上。

不负使命,大山作证。如今,大竹村基础设施更便利,村级班子战斗力更强,环境更整洁,村民更和谐。情倾百姓的新邵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妙笔”,为大竹村描绘了美好的未来。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3039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