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文坪镇:楼上搬“新家”,楼下建“车间”

  9月2日,在文坪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武冈红跃电子厂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绕绝缘线、包胶带、焊锡……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一批新订单。50岁的刘水云正在给高频变压器进行上线作业,一分钟不到就完成一个,一天下来能作业3000余个,有时感觉累了,便暂停手中的活,抬头看看厂房外安置点的高楼,觉得好是舒心——那里有她的新家。通过易地搬迁政策住进新楼房,又在扶贫车间找到工作,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现实。“在这里不仅上下班方便,而且工作福利好得很,除了提供午餐,我们每月还有岗位补贴和全勤奖,每个月至少能挣1500元。”刘水云说。

 

  刘水云是罗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一家四口挤在40多平方米的小砖房里,由于房屋处于采煤空旷区,导致房屋破损,成为危房。而她的丈夫患重病常年住院,女儿上大学,全家的重担压在她一人肩上。在上级政府与村支两委的帮扶下,为她落实了医疗、教育等帮扶政策,大大减轻了她的家庭压力,平时她靠种植庄稼来维持家庭生活。2017年,上级政府根据她家房屋实际情况,为她家落实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此,她却犹豫不决。
  “虽然政府为我们好,给我们提供新房,但新房离我们家的田地太远,没了吃饭的‘家伙’,以后怎么生活……”搬出之后做什么,成为了刘水云宁愿住在破损的瓦房,也不肯搬迁的顾虑。对此,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我们送您到安置小区看一看,您再决定行不?”

 

  楼房宽敞明亮、新居水电已通、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刘水云实地一瞧,她彻底放了心,“政府把这么好的地方给我们住,而且帮我们提供了就业的地方,当然要搬!”
  刘水云是文坪镇易地扶贫搬迁受益的一个缩影。很多搬迁户和刘水云一样,由于受过去采煤业的影响,很多修建在采煤空旷区的居民房屋都亮起“红灯”,成为了危房。而有些搬迁户则是因为交通闭塞、水电无法覆盖等众多原因导致。目前,文坪镇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32户831人。
  围绕“搬出来以后怎么办”的问题,文坪镇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按照6层“5+1”模式建设,1层为铺面,2至6层为安置房,按居住人数分为五种户型,同时紧紧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一目标,积极动员在外的能人返乡创业,把建设“就业扶贫车间”作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抓手,加大对搬迁户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方面的帮扶力度,解决好搬迁户的长远生计问题,让一批贫困群众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从此挪出“穷窝”、谋取“新路”。

 

  在武冈红跃电子厂正对面不到100米的地方,便是另一个扶贫车间——安心鞋面加工厂,56岁的工人南银枚正在给鞋面刷胶帖内里,“下楼就到了车间,上下班很方便。作业速度快的话,一天可以贴300个左右,一个月能挣得1700元。”南银枚说。
  南银枚是文坪镇横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由于儿子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不仅无法劳作,还需要南银枚每天照顾,而她的丈夫在2011年去世,外出打工挣钱对她来说是几乎不敢想的事。2011年,安心鞋面加工厂负责人李拥军回乡创业,在老家安心观村把自己的房子空出来,用作鞋面加工车间,这也让南银枚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不仅从此有了固定收入,也能随时回家照顾儿子。后来,由于车间订单越来越多,用工量也越来越大,考虑到很多工人都来自文坪镇其他村,上班不方便,2018年,乘着政府扶贫政策的“东风”,2018年11月,李拥军在保留原车间的基础上,另在文坪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办起了现在的安心鞋面加工厂。如今,南银枚不仅早已摘了“贫困帽”,他的儿子也成为了安心鞋面加工厂的一名工人,每月可拿到保底工资1500元。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提质才是目的。” 文坪镇镇长周俊告诉记者,为了真正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一目标,文坪镇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引进3家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搬迁户每月增收1500至2000元,并采取门面收益按股权给予全部安置户分红的方式,每年户均增收约300元,还通过发展产业帮扶增加贫困户收入,在安置小区附近流转100亩土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帮助12户40人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每年人均增收1000至1500元;另外,文坪镇党委、政府为贫困户、搬迁户提供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岗位18个,每人每年收入增加1万元;同时还帮助引导搬迁户外出务工就业365人,每年每人可增收3万余元等等,真正实现老百姓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政府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主要负责小区的环境卫生,每月可以挣600元,我老伴给人打点零工,现在不仅住进这么好的楼房里,还不用问孩子们要钱用,多好!”65岁的朱昌盛说。

来源:武冈市人民政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26438.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