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新宁:坚持“三紧”确保精准安全发放民生资金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杨坚 谭龙 肖坤城 漆光辉 李小安)“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真是雪中送炭!”5月29日,家住新宁县金石镇金木村的付某说。原来,她的“一卡通”账户里已经收到了县民政局发放的1668元低保金,对于民政部门的帮助,付某感谢不已。据悉,新宁县是全省15个率先实现线上打卡直发到户(人)的县(区)之一。

“通过系统直发,从源头上杜绝了困难群众资金发放到非保障对象的手中,有效保证了保障对象资金安全。”新宁县民政局负责人罗武生介绍。今年5月,全县农村低保金、特困供养生活费全部实现了线上精准打卡发放,实现了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一人一卡”实名制发放,整户保障家庭发放至户主,单人保障发放至个人,利于省市监管,也有效保证了民生资金安全精准发放。

近年来,为严防民政民生资金“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确保全县2.3万余名重点民政服务对象,每月670万余元的民政民生资金精准发放到人,每年上亿元民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新宁县民政局坚持拧紧思想“开关”、 上紧监管“发条”、铆紧责任“链条”,筑牢了民生保障防线。

拧紧思想“开关”。针对民政资金专用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该县民政局坚持把民政民生资金作为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完善资金决策机制,局党组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坚持民政民生资金事项上会研究讨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成立民政民生资金监管领导小组,以联席会议方式定期与县财政、审计、纪委监委、民政等部门召开资金监管调度会。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局党组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提醒诫勉谈话会、局务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民政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化干部职工对抓好民政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的重要性认识,从思想根源上杜绝民政民生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育,至少每月开展一次廉政教育、每季度一次案例剖析、每半年一次廉政党课教育,确保干部职工真正思想受触动、受教育,筑牢廉洁思想根基。

上紧监管“发条”。民政资金事关民生,连着民心,是困难群体的“救命钱”,该县民政局从强化资金管理使用上入手,确保民政民生资金管好用好。加强监督,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整治、“一卡通”专项整治、“三湘护农”等专项行动,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现象发生,提升农村低保规范管理水平。定期督查,从2022年开始,该县派驻民政局纪检监察组联合财政等部门组成的专项资金督查组,深入乡镇、村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民政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加大问题曝光处理力度,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要求及时整改到位,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同时,加强日常检查,以“清廉民政”建设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坚持抓早抓小,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每下拨一笔民政救助资金,跟踪审计一次,堵塞民政资金漏洞,严防挤占、挪用民政资金等不良现象发生,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铆紧责任“链条”。该县民政局在民政民生资金管理上,坚持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在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下功夫,确保民政民生资金安全有效及时足额发放。健全财务制度,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使用范围、审批程序、发放方式、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对每一项民政民生资金的各个环节都作出了相应规范,让民政民生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从源头上加强治理,堵塞民政民生资金管理漏洞。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监督,梳理风险点,建立权责清单,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微腐败”,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杜绝“吃、拿、卡、要”问题发生,打造阳光、透明、清廉、为民、务实的民政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民政资金的最佳效益。深化救助权限下放改革,严格执行个人申请、受理审核、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工作程序,建立配套的账、卡、册,坚持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对象公开、数量公开,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的监督。启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线上发放工作,2022年12月启动了城市低保线上发放,2023年5月启动了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线上发放,实现民政专项资金精准发放,直发到户的封闭式运行模式,形成民政、财政、银行联网发放的监管体系。实施动态上报机制,乡镇每月上报民政对象动态调整和资金使用情况,村(居)委会协助乡镇及时动态认定辖区内的民政对象,确保资金发放安全。同时,与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常态化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及时掌握各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进行清理清退。并依托“互联网+监督”平台,提高发现民生资金问题的主动性,确保民生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20917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