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让文物“生命”更旺盛—隆回荣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1.jpg

2.jpg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7月25日讯(通讯员 杨贵新)7月22日,从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隆回县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的奖牌。

隆回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是湖南省文物大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1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该县在文物保护中,保护薪火相传34年,长效机制见长效;保护利用为文物“补钙”,文物生命力更旺盛;文旅融合谋出路,文物品牌擦亮乡村振兴,牢牢守住了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实现了全县文物安全零事故。

保护薪火相传34年,长效机制见长效

该县于1988年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4年来文物保护接力棒代代相传,高位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构建文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落实文物长制,县委书记县长局长镇长等领导带头抓文物保护利用,带队检查文物安全,经常到文物保护单位调研指导或现场办公,着力解决文物保护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县委书记亲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筹措民间保护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

该县强化文物资源管理,持续改善文物保存状况,文物资源底数清,文物状况底子清,文物保护措施清。县内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及时保护修缮,文物保存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大力整治文物单位周边环境,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保护,严格控制文物保护单位“两线”范围的建设行为。该县将文物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了文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四级”联防机制,将文物保护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评价体系。在城乡建设中注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落实了考古前置等制度机制,构建起文物保护长效治理机制。筑牢红线意识,文物安全长效治理,出台了《隆回县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办法》,建立文物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文物保护机构成立三十余年来,全县文物安全零事故。

保护利用为文物“补钙”,文物生命力更旺盛

抓好魏源故居修缮陈展,让魏源思想焕发生机活力。1994年,将魏源故居产权收归国有。1996年,魏源故居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先后对魏源故居四次修缮、三次陈列展示更新,建成开放魏源生平事迹陈列馆。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210周年、220周年暨魏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隆回举行,连续举办四届魏源杯全国演讲大赛和“魏源与经世致用”主题读书会等系列活动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赓续红色血脉。出台《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住户搬迁补偿暂行办法》,将朝阳学校师生迁出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朝阳铺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邹汉勋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产权收归国有。全县共登记并公布革命文物50处,编撰《隆回红色教育读本》和《隆回红色故事》,打造了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朝阳铺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让文物“活”起来。

推进考古研究,提升文化自信。通过考古调勘,先后发现了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资水流域多处古窑址、古墓葬,将隆回的文明史写在了4000年前,实证了隆回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提高了全县人民的文化自信。在城乡建设中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全面落实了“考古先行”政策,在基础建设、土地收储入库及土地出让前完成考古调勘。

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活力焕发。发挥文物保护义务消防队作用,破解偏远乡村文物消防安全难题,提升了文物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文物义务巡查员筑牢文物保护第一道“防火墙”;文物保护志愿者 “红马甲”已成为保护红色文物的靓丽风景线。

文旅融合谋出路,文物品牌擦亮乡村振兴

将乡村文化旅游事业与文物深度融合,推进 “文物+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使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打造以魏源故居、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为代表的革命文物旅游品牌。魏源故居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旅游景区,打造了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群红色旅游基地。

打造以崇木凼古树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崇木凼村是全国瑶族中唯一的花瑶部族聚居地。2011年,崇木凼古树林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崇木凼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2019年“中国•隆回花瑶”亮相外交部推介湖南活动。2020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旅游节在隆回虎形山举办,崇木凼古树林这处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核心举办地,也是虎形山大花瑶虎形山4A景区的核心景点。2020年,《崇木凼花瑶古树林文旅融合发展》入选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百佳案例,并被重点推介。2021年,虎形山瑶族乡(花瑶挑花)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打造滩头古镇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品牌。滩头纸文化,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和滩头木版年画均是国家非文物质文化遗产,古老传统的手工抄纸作坊和年画作坊,部分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该县加强文物的活化利用,积极扶持非遗传承人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恢复非遗作坊,并打造研学旅游基地,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火了当地乡村旅游,如大生昌作坊就是文物与非遗保护利用传承的典型示范。

来源: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6591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