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读懂“十四”背后的“一”

近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托举载有陈冬、刘洋、蔡旭哲3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顺利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从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到天宫空间站建造阶段载人任务的首战,屈原笔下赴九天问苍穹的浪漫想象照进了现实,这是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应读懂“十四”背后的“一”,体悟航天事业发展的精神密码,汲取航天事业前行的思想力量,以实干担当奔赴更加广阔动人的“星辰大海”。

奔赴星辰大海,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知行合“一”。回望来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一代代航天人的知行合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正式探索史始于1992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大决策。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及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进程的设计都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的产物,科学精确的顶层设计为探索星河之旅提供了基本遵循。然而,漫漫征途的求索之路不仅需要科学之“知”,更需要笃定之“行”;航天梦想的实现之旅不仅要求伟大决策,更要求一代代航天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接续奋斗。从“白天做晚上做,星期天星期六也做,过年过节也做”的夙兴夜寐到“不是为某个人的目标,而是心甘情愿默默无闻地干自己工作”的无私奉献再到“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的勇毅乐观,航天人上下求索的脚步从未停止,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因此也从未停滞。

奔赴星辰大海,需要“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创先争“一”。任何一条道路的开拓都需要先行者,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主动权。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实现从追赶到并跑到超越的“逆风翻盘”,就在于我们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在几乎从零开始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了设计制造一步跨越国外近40年发展历程的飞船设想,之后的火箭改进、空间应用、测控通信都始终瞄准世界顶尖技术,确保每次迈进一大步,不重复国外的老路。面对意外的失败,长征五号研制团队仅用28天就拿到原本需要半年生产周期的试验产品;神舟二号总指挥黄春平、总设计师刘竹生在火箭意外被撞的情形下,历时4天写就长达50页的报告,最终给出可以正常发射的科学结论;新型微波雷达在立项晚两年的情况下同步完成研制,得以在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中大显身手,跨越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航天人们与时间的“赛跑”、与困难的“搏斗”、与现状的“较劲”,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上永远先行一步、争创一流的勇往直前。

奔赴星辰大海,需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始终如“一”。通往太空的天梯,从来没有捷径。每一次发射的背后,都有着航天员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达到人体自重8倍的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持续12分钟的转椅训练、48小时便历经春夏秋冬的沙漠生存训练,每一项都在挑战生理的极限;牧宇耕星的征程,从来不止光鲜。每一次返回的背后,都有着航天员们九死亦无悔的付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表面温度达200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需承受超过3倍重力加速度的急速下降、进入黑障区后通信持续几分钟全部中断的“孤立无援”,每一项都在挑战心理的极限。支撑航天员们得以忍受条件的艰苦、克服身体的辛苦、战胜意志的困苦的力量在于,从他们立下“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的入队誓言起,在他们的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个人的利益最轻;航天事业的发展最先,个人的得失最后。正是这股对航天事业九死尤未悔的初心信念,才让14名备选航天员在前有“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导致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的负面影响下依然递交了请战书,才让神舟七号飞船乘组在轨道舱响起火灾警报的情形下继续完成出舱任务,才让所有的航天人们有了不惧风险的勇敢和不问归期的坚定。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回顾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一次次发展与跨越,感悟从“一”到“十四”的一次次更新和蜕变,知行合一、创先争一、始终如一是一代代航天人的制胜密码。广大党员干部应读懂三个“一”,真正让思想和行动步调一致,让创新和争先同频共振,让信念与担当相得益彰,如此定能逐梦更远的“星辰大海”,不断标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高度。

作者:王新宇

来源:邵阳新闻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5887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