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洞口县桐山乡椒林村:探荒地治理之策 燃村民致富之灯

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向立果 向立平

5月20日,洞口县桐山乡椒林村天台组的“水瓜种苗”在新复垦出来的田地里茁壮成长,根深苗正,碧绿生青,一派盎然生气景象。

一排排新复垦地里,栽培着成片水瓜种苗,青翠欲滴,还带着水珠格外悦目,在椒林村党支部看来,却犹如一团团灿烂的火苗。因为,伴随着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带着椒林村百姓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拓展振兴乡村的梦想,正奔向远方。

据悉,从世纪末兴起“农民工”跨省打工,解决耕地抛荒问题一向是各级政府非常头痛的难题。特别是山区,梯田性质决定了高劳力,低效益,村名常说:外出务工一个月,胜过在田间地头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于是,椒林村同样随着潮流,几乎所有年轻人及大部分中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良田成片荒芜!

纵观椒林村的地理位置,位于洞口县与溆浦县接壤的雪峰山深处,一条溪流纵贯全境,是千年湘黔古商道重要驿站之一。全村16个村民小组,373户1257人分布在一条全长逾17公里的峡谷周边。全村水田398亩,旱地100亩。自2017年6月,椒林村党支部就开始思索着如何从根本上确保耕地不抛荒,既上门入户及田间地头走访调查,又四处参观请教学习,确定了以发展生态高端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身先垂范的作用性,只有增加真金白银的实在收益激发村民内心动力,才能确保积极自觉主动开荒的工作思路。形成可持续的产业支撑,才能确保耕地不再荒。

再观椒林村的水源,一岭是三溪源头,林间山泉水质甘甜,村内溪流经过处瀑布成群。丰富而优质无任何污染的源头山泉水,配上有机肥替代化肥,稻鱼蛙共生生态循环种养生物链模式替代农药化肥确保高端品质。收割后利用稻草和谷壳做营养料培育赤松茸,增加复合经济收益。在专家指引下,村党支部形成了大胆创新的新设想:“渔蛙稻+赤松茸”生态综合种养,为椒林村开拓出新的致富源泉,支部委员身先士卒试验,如果当村民看到亩产值综合收入超万元时,就可顺利带动全体村民,确保有水源的耕地不再抛荒。

如今,在村党支部牵头带领下,椒林村“渔蛙稻+赤松茸”产业得到稳步扎实推进发展,村民亩产收入成倍增长,江边组刘光荣自2019年起,亩产收益均超万元,每年单该项目综合纯收益均达5万元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有了榜样,村民勇跃参与,产业得以扎根。有了村民收益基础,同时统一经营带来村集体每年收益10万元以上。一举突破村集体收入空白,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2年3月,洞口县委县政府高赡远瞩,创造性开展“市域治理六零创建”和“引乡贤建家乡促振兴”号召。椒林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整治耕地抛荒,分管领导副乡长亲临现场指导,广开思路,精心策划。后盾帮扶单位县交通局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投资者刘总,充分分析了解难点和痛点后达成共识:以最能吸引村民的方式,开荒40亩发展水瓜育种产业,形成长效机制防止耕地抛荒。刘总承诺:负责开荒,负责买种及育好苗,无偿帮村民供应种籽,保底1500元/亩。积累经验后,2022年起,将与种业公司继续深度合作,全村全面发展育种产业。

如今,椒林村耕地抛荒治理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让袍袱变财富和幸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主动开荒、积极发展产业,第一产业终于可以为村民创收致富,优质的农副产品吸引县内外消费者争相购买。村民引以自信和自豪,民心齐了,政通人和。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好了,文化活动多了,人也富起来了。你看咱们村,出门水泥路,晚上有路灯,真的不比城里差。晚上散步的、打球的、跳广场舞的,比城里还热闹。”在椒林村文化艺术广场,种“鱼蛙稻”脱贫并致富的村民刘光荣开心地说道,“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5596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