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人勤春早好风光——双清区渡头桥镇春季备耕、高标准农田建设见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解春季备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情况,3月7日上午,记者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谭红龙的带领下,来到双清区渡头桥镇现场采访。

 阳光温暖,春风和煦。在渡头桥镇新渡村,目力所及之处皆是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随风而至、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欣喜地提醒着人们,又是一年春种季节到来。

 今年58岁的蔬菜种植能手姚珍虎,是有着12年蔬菜种植经验的“种植能手”,他正弓着身子在大棚里补种南瓜秧,久经暖阳照射的大棚里,湿热难耐。他额头的汗水,早已流经岁月冲刷而成的横沟竖壑。据他介绍,南瓜秧本已栽种一段时间,长势喜人。但不巧遇上2月22日的暴雪,一部分秧苗被冻死了,现趁着气温回升,须抢着补种。姚珍虎常年租赁大棚40余个,占地15亩左右,栽种7、8种蔬菜。夫妻俩都是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技术精湛,加之又肯下力气,正所谓“天道酬勤”,他们家一年收入20来万,成为新渡村种植致富的典范。

 “你们看,我种的早熟茄子现已结蕾,很快就要开花了。早熟茄子在市场上可卖到8元左右,价钱是迟熟茄子的2至3倍!”姚珍虎直着身子,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后,指着一片茄子树,兴奋地说。

 在另一个大棚里,今年50岁的肖菊娥和其他几名妇女一道,也在补种南瓜秧。“我们自己家也种蔬菜,农活少时,就到合作社的大棚里来做事,每天工钱100元左右,能够兼顾看家和赚钱。”肖菊娥对这种生活方式颇为满意。

 今年42岁的安徽人郭厚龙,系天宇现代农业基地、两塘村香葱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于2015年底,来到妻子的老家双清区渡头桥镇两塘村创业。他流转土地500余亩,进行蔬菜种植,同时发展苗木、散养家禽等产业,探索经营“认养式”家庭农庄。“今年我们将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大力种植‘网红’黑皮冬瓜,这种冬瓜产量高、价格高,不愁销路。”在一座宽敞明亮的连栋大棚里,谈及即将种植的‘网红’黑皮冬瓜,郭厚龙信心满怀地说。

 据谭红龙介绍,现全区这种“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农业合作社有12个,种植蔬菜面积12000多亩。

 “磨刀不误砍柴工”,随着土地流转、大规模机械作业的持续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为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在姚喆村,一支来自云南10余人的施工队伍正在紧锣密鼓地做业,一条长700多米、宽3米左右的机耕道呼之欲出。机耕道的一旁是排灌渠,另一旁则是浆砌石挡墙,像两条平行的线条,伸向远处的田野阡陌。“机耕道修好后,各种农业机械设备能开或运进来,今年中晚稻就可以投入使用。”姚喆党支部书记、村长姚金雄介绍道。

 据悉,早在2015年,双清区就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目前已由试点面向全区推广,共完成3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地助推农业提质增效,使之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金饭碗”“聚宝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48岁的赵芳,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棵“梧桐树”引来的“凤凰”。赵芳共投资200余万元购买全套农业机械设备,流转水田2600亩,进行规模化的机械种田,亩产达1200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大规模水稻种植成为可能。我们已建成2条育秧流水线,今年准备购买育秧用的轨道车,尝试自己育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益。”赵芳憨厚中透着精明。

 又一阵风吹过来,熟悉的泥土芬芳中,似乎又孕育了几丝希望,几丝萌动。

来源:双清区人民政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4439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