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湖南日报 | 邵阳学院致力打造“1546”生态育人新模式

     多方协同 共生共融 

    ——邵阳学院致力打造“1546”生态育人新模式

陈志刚  陈志强  罗  斌

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与10余个县市区、100余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扎根地方,深耕产业,大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7年来,邵阳学院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倾心构建“1546”生态育人模式,一串串亮眼的数据,一项项喜人的成果,让生态育人模式成为了该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模式创建

招邀云月共生涯

“什么叫生态?简而言之,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邵阳学院党委书记彭希林教授解释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就是自然生态之美。

以自然之道,成育人之法。该院依据生态学理论,从建设产业学院、研究院、高校智库、知识产权中心、实施双百工程等举措入手,提出了1个“共享共生共融”生态理念;建造了“政府、学校、企业、研究院、行业”5个主体开放的生态体系 ;构建了4个生态平衡机制;实施了6项生态行动,形成了“1546”生态育人模式。

具体而言。邵阳学院凝练教育生态学理论,立足邵阳、融入邵阳、依靠邵阳、服务邵阳,打造“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校地关系,构建“城校共生”发展模式,实现合作主体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以需求为主导,建造五大主体协同开放的生态体系。以服务邵阳人才需求为主导,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行业为高校提供项目、资金、政策、信息资源、人才、平台等资源,为教师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学校利用优势学科、人力和环境资源,为协同单位提供智力、人力和物力支持,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双进互融、高效利用。

以实践为驱动,构建了4个生态平衡机制。互利双赢动力机制:教师进协同单位,获得调研数据、应用成果。学生进协同单位,获得行业专家辅导,协同单位获得学校智力、人力和物力帮助。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统筹各方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教学、生产、科研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与高效利用。协调运行保障机制:学校与政府、企业、研究院共建了6个产业学院、3个地方研究院等平台,并完善了治理结构,健全了管理制度,为平台运转提供了组织保障。文化互融共促机制:深化地域特色,增强融合意识,学校对地方文化进行挖掘、利用、推广,建设科普基地,对外共享文化资源。

以效果为目标,共同开展6大生态行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五主体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确定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共同建设师资体系。聘请多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与学校专业教师的结对发展模式,承担特色课程、实践教学指导等教学任务。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有100家企业参与学校55个本科专业建设,联合开发特色课程、教学案例、课程思政模块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共同实施培养过程。践行“企业课堂”,实施“一课多师”,使用真实生产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共同监督教学质量。成立五主体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培养方案联合修订、改革路径联合设计、教学质量联合评价等机制。共同搭建育人平台。成立6个产业学院、3个研究院以及高校知识产权中心,突出源头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实施百名教授、博士服务百家企业的“双百工程”。

2月26日,雪霁天晴,位于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的湘窖生态酿酒学院内热闹非凡,在一间实验室里,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济济一堂,大家正在激烈讨论一款新酒的配方。

“湘窖生态酿酒学院是湖南第一所酿酒专业学院,成立3年来,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共同主持省市科研项目15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湘窖酒业总经理、湘窖生态酿酒学院院长汪小鱼高兴地说。

“1546”生态育人模式的成功创建,有效解决了地方高校当前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即合作办学缺乏紧密性的问题、人才培养缺乏契合度的问题、发展路径缺乏多元化的问题。

创新特色

一树繁花一树诗  

守正创新,亮点纷呈。

突出了共性问题导向。“该成果坚持生态平衡问题导向思维,针对地方高校实质性、深度化应用型转型能力不足,以及在应用型办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切中肯綮。”彭希林说。

以“共享共生共融”理念为先导,从“5主体协同、6行动育人、5平台支撑”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系统设计出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1546”协同生态育人创新体系,为同类地方高校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创新样本。

形成了联动协同特色。该成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体系与模式的改革创新,系统性、针对性、应用性强,实现了政府、学校、企业、研究院所、行“五位一体”的协同,实现了政产学研用有机对接和深度融合,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打造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学对接、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集成性平台。

创立了多元发展路径。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实现多元主体共建、协同、联动为核心,以打造“发展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建、共享、共管、共育、共赢机制为重点,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创立了学校发展多元化路径。

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为全面提升学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学校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办、成果转化与应用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并与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密合作,以全链条保护为重点,推动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为邵阳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以提升发明专利质量和授权率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的双百工程,推荐学校博士、教授到相关企业,帮助企业挖掘专利,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实践效果

花承朝露千枝发

2月25日,邵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又迎来一批在校大学生。这批来自邵阳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将在这里开启为期一年的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及项目实践。

“自开班以来,我院已接收本科实训人员共12批708人,为东亿电气、湖南智机、拓浦精工等知名企业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该院负责人表示。

“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善于创新……”近年来,邵阳学院毕业生日益受到格力空调、海螺水泥、三一汽车等全国品牌企业的青睐。

春风化雨露,满园竞芳菲。“1546”生态育人模式推广应用以来,产生了良好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协同育人合力有效形成。建立了155个具有集群化和共享性特征的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体系共构、专业共建、队伍共组、平台共享、文化共融”的大教育新格局。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该模式有力促进了学生多元成长、全面发展。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421项,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勇夺冠军;在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数量名列全国第二;国家电网招聘录取毕业生人数位居全国百强;毕业生杨淑亭 2019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21年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学科建设水平显著增强。2018年,邵阳学院被湖南省授予“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获批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获批省级以上课程79门,编制出版特色教材36部。

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学校智库参与邵阳市“十四五”规划制订,《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获省领导批示。协助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滩头木板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出版了《宝庆竹刻研究》《邵阳工艺学术》等著作。近年来,横向课题进校经费逾亿元,推广转化各项科技成果1400余项,专利实施许可20余项,成果转化累计产值已超过10亿元,通过科技服务成果对接会签约金额逾亿元。

来源: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4328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