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邵阳市:“扶贫车间”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这里多劳多得,手艺熟练点的话,每个月工资有3000多块呢,我知足啦!”

如今的余友桃脸上总会洋溢几丝微笑,因为她已经是一名熟练的鞋底包根工,她在村里常兴鞋业的“扶贫车间”一个月最少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庭,这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余友桃一家是湖南省新邵县巨口铺镇蒋家排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四十刚出头的她体弱多病,早已是满头白发,在这个两县交界地的“山窝窝”里,一家人仅靠农业耕作维持生活,2015年的一场脑溢血差点让病魔夺去了丈夫蒋次金的生命,这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18年8月28日,余友桃第一次走进常兴鞋业的“扶贫车间”,在半信半疑中结束了外出打工的生活。

“我们夫妻身体都不好,能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还能照顾家庭。对我们来说,是‘扶贫车间’拯救了我这个早已千疮百孔的家。”

夫妻俩的话说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外出务工人员的心坎上。

 

2018年以来,湖南省邵阳市把“扶贫车间”作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进程的主抓手,按照“政府建设、企业运作、群众务工”的模式,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走进“扶贫车间”变身产业工人。“扶贫车间”用一个个脱贫“礼包”,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我没有什么特长,现在年纪大了,出门两眼一抹黑啊,在家门口做事,真得好!”新邵县潭府乡陂丁村7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晓卿在“四杰竹业”做勤杂工,出门上班只需要5分钟,每月2000块钱的工资让他很满足。

新邵县潭府乡盛产优质楠竹,这些长在深山的资源也曾“怀才不遇”。2018年5月,当地竹子大户石文卫在潭府乡陂丁村成立了四杰竹业有限公司,以研发制造高档竹木工艺筷为主、开发研究其他竹系列产品。目前,公司共招收员工22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人,将近40%。随着竹炭、竹板材、竹笋等系列产品的相继开发,该公司可提供就业岗位260余个,将带动周边5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厂里的三分之一的工人都是贫困人口,年纪偏大、技能缺失、身体残疾…..尽管这样,他们都在默默支撑着一个家庭,带好这个队伍,我觉得身上的担子不轻啊”。新邵县四杰竹业负责人石文卫说。

眼下,和“四杰竹业”一样的就业“扶贫车间”,在邵阳境内遍地开花,成为贫困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新渠道。创建于2018年9月的湖南常兴鞋业,现已在新邵县境内开设严塘、巨口铺、新田铺三家分厂,就业人数已达到数百人。仅仅在新邵县严塘镇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常兴鞋业就已经有了20余名熟练的制鞋工。

“以前一直外出打工,孩子一直留守在家,每次打电话或过年回家见面觉得好陌生的样子,现在最起码天天可以聚在一起了。”谈起现在的工作,28岁的新邵县严塘镇肖家村妇女牟思思满心欢喜。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位于隆回县横板桥镇黄新村的“扶贫车间”早已火热开工,摆放整齐的20多台机器正在运行,员工们正忙得热火朝天。该扶贫车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配备设备22台,以服装加工为主,目前有30个员工,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3户,占到全村贫困户的27%。

“按件计工,每件是十多元,年轻一点的一天可以做十多件,就是一百多元一天,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两三千元。年纪大一些的每月收入也在1500元以上”。黄新村党支部书记廖晓琳给我们算了一笔帐。

湖南震宇鞋业有限公司是绥宁县2019年引进的专为集中安置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解决就近就业问题的一家制鞋企业。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外贸型鞋企,主要从事男女皮鞋、休闲鞋、运动鞋生产。该企业已经在鹅公岭乡瓦屋塘镇红岩镇、关峡乡等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设立4个“扶贫车间”,共吸纳463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帮助贫困劳动力解决就近就业问题,确保集中安置点贫困户‘住得进、留得下、有事做、能致富’,让他们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绥宁县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彭遵礼说。

如今的邵阳,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为小康生活努力。对于他们来说,“扶贫车间”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活、工作的动力。

“随着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我们就是想要依托‘扶贫车间’这个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让乡村‘农家少闲月’成发展的新常态,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困难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贺祝民表示。

2018年以来,邵阳市面对贫困劳动人口多、分布广、致贫原因复杂等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外出转移就业的实际难题,积极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打造了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业扶贫新模式,出台了《关于迎老乡回家乡创业发展的若干支持意见》、《邵阳市2019年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把建设扶贫车间作为推动实现分散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拿出支持“扶贫车间”建设的多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支持园区企业稳定就业的十二条补贴政策,包括场地费补贴、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等,并以“征询到户、预招到岗”的方式,直接将稳岗就业的政策“红利”即时兑现到企业和员工,支持企业和扶贫车间“稳岗到人”,推动在外发展的老乡返乡创业建设就业扶贫车间。

“我就是在政府的感召下回到邵阳创业的,我们这个地方外出打工的多,留下来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沉溺于打牌、赌博,创建扶贫车间最初的想法是想让这些‘闲人’有事可做,能让村里少一些‘留守儿童’。”广东惠州的邵阳籍实业家王涛在新邵县大新镇的粟滩社区、新田铺社区、金桂村、酿溪镇资滨社区先后建立了4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了近300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目前,邵阳市12个县市区已建设完成和在建的就业扶贫车间共计146家,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90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3230人。

“‘扶贫车间’的创建是对转型就业的一次有益探索,充分挖掘了贫困地区在劳动人口、农林资源、闲置土地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补齐我们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短板’,实现在人力资源优势上的‘后发赶超’。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贺祝民说。

 

来源: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2770.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