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为有源头“活水”来——邵阳市六都寨灌区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肖霄蒋剑平通讯员罗剑超

中秋时节,穿行于邵阳市六都寨灌区,但见群山葱郁,碧水连天。站在水库大坝上,目送渠道蜿蜒伸向远方,周边稻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近年来,六都寨灌区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为文明单位创建为保障,练内功、强基础、勤服务,灌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迈入了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体制改革焕发崭新活力

六都寨灌区属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6.34万亩,控灌隆回、新邵、邵阳和北塔等三县一区的16个乡镇419个村,受益人口45.8万。设计灌溉面积36.34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为22.6万亩。

2005年12月,邵阳市六都寨灌区管理局成立,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副处级事业机构。

近年来,由于人员增加、灌区设施逐步老化、自主经费来源不广不稳定和财政保障经费落实有限等,管理局入不敷出,干部职工积极性受挫,举步维艰。为了寻求出路,灌区管理局向改革要效益,整体推进灌区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局新班子顶住重重压力,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广大干部职工由担心害怕转为支持和投身改革。

2020年,在邵阳市、隆回县两级政府的支持下,管理局完成体制改革,由1家法人单位调整为3家法人单位,供水管理所调整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撤销电力管理所、综合经营管理所,成立供电公司、水利水电有限公司等公司,向经营要效益,向市场找饭吃。

灌区管理机构的优化,有力促进了灌区高质量发展,干部职工热情高涨,既增强了单位生机活力,又大大提高了灌区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全局各部门人员积极深入到电力生产、防汛抗旱、工程设施养护、水上交通安全等工作最前沿,排隐患、强监管、做服务,干劲十足。

今年8月份,集中调水抗旱保灌期间,灌区员工顶烈日、冒酷暑,人随水走、一路排障,昼夜坚守一线,确保严重旱情下灌区内没有干枯一丘田。

改革后,灌区发电等生产经营收入稳步增长。至去年底,灌区实际完成产值为1687.9万元,为目标任务的132.07%,同比截至增长10.6%。同时全局安全生产经营做到零事故。

六都寨灌区由于早期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设施损坏多,安全隐患较多。经过体制改革,灌区经济效益大大提升,相继实施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量测水设施、灌区信息化、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渠道防渗得到处理,改善了渠道通水条件,消除了渠系运行险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增强了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后劲。

去年,灌区管理局投资120余万元,启动六都寨二级电站“绿色电站”建设。公司全体员工主动放弃休息日,积极参建,仅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对电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充分发挥水电站的生态效益,实现了生态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合理、管理规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电站获全省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单位,年内有望获得“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称号。

生态修复再现绿水青山

泛舟六都寨水库,水质清澈,碧波荡漾,看不见任何漂浮物。蓝天与青山倒映水中,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六都寨灌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致力于库区环境的治理与生态的修复工作,恢复绿水青山。

灌区管理局全面取缔了六都寨水库、屺石水库养殖网箱6万平方米,全面取缔拆解处置库区各类大小“僵尸船”50余艘,全面取缔库区采砂;组建水面保洁打捞队,新增清污保洁船,对库区、渠系水面及岸线垃圾漂浮物、废弃物进行及时清理;不定期投放滤食性鱼苗,有效提高水库的自净能力,实现了“水质良好,岸上有绿,绿中有景,人水相亲”的总体目标。

同时,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水库及渠道水域日常保洁管理,加大对水库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力度。针对今年以来3轮强降雨导致水库漂浮物骤增现象,管理局及时启动垃圾打捞应急机制,清理各类垃圾漂浮物32车80余吨。

此外,管理局经常性开展水域生态巡逻,今年来劝导下库游泳者300余人次,收缴各类网具、钓杆100余副(根),严厉打击了偷盗滤食性鱼种行为,保障了水库自净能力不减,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与提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2594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