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走访七旬老党员,激励新一代青年

邵阳文明网讯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为传承和弘扬党优秀的精神品质,学习党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7月29日,邵阳学院学党史,践初心”爱心义诊服务团成员对渡头桥镇新洲村老党员进行了专访,此次专访人物是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始终带领人民做好基层建设的退休老干部-姚家成。

姚家成,72岁,邵阳渡头桥镇新洲村人,1968年离开家乡响应国家号召入伍,1969年在部队编入二排八班成为一名铁道兵,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被修路器材砸伤右眼而致失明,被调至炊事班担任副班长,1976年回乡先后担任了团支部书记和管理财务的职位,带领村民们搞过生产、大修水利等活动。入党50年来,他一直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时关注党的动态,争取为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英勇入伍,为国建设

1968年,姚家成响应国家号召,离乡9年投身国家基础建设。1968年正值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需要发展,需要广大人民为国建设,当时条件没有现在那么好,那几百斤的修铁轨材料都是铁道兵们用肩膀扛上去的。看着姚家成年轻时身材不算高大且有些瘦弱的照片,很难想象当时他是如何天天扛重物坚持了4年之久的。不怕苦,不怕累,脚踏实地搞建设,这正是当时共产党人最好的精神写照。正是有了这些青春力量,当时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66-1976年这一时期,三线建设上的成果显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当谈及姚家成的右眼时,他只是用一句“当时被要修铁路的石头砸咯,是完全看不见啦。”轻描淡写的带过,但是这么多年来失明给生活、工作带来的不便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眼睛失明,他就调到了炊事班,炊事班14个人每天要负责200-300人的一日三餐,一到吃饭的时候,那几百双眼睛就会盯着那十几个人看,生活要搞好,服务态度要好,也要搞好卫生。那时的姚家成每天就是为做饭而忙上忙下,而且一坚持就是五年。在部队时,姚家成接受大大小小的奖励共17次。

一心入党,听党指挥

一句为人民服务,道出姚家成入党的初心,一坚持就是50年。退伍后,姚家成服从党的安排“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回到老家邵阳渡头桥镇新洲村担任团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们搞生产,因洪涝灾害严重,农民大都入不敷出、生活贫苦,年轻人不得不抛下家里老人小孩外出务工。姚家成以身作则,带领青壮年用肩膀扛水泥材料大修水利,有时太累或是怕别人偷材料,姚家成直接睡在工地,领导村庄挺过一年又一年的灾荒。在职几年,一直矜矜业业为村庄谋安康、谋福利,深受当地老百姓敬仰。

姚家成向志愿者们传递的不止是他的故事,更是传递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薄薄的老照片册子倒影出姚家成那些为党、为国拼搏的青葱岁月。正值壮年,便投身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步入暮年,便关注时事,弘扬红色精神。

不改初心,为党育人

“一定要接受党的教育,服从党的安排,不给党抹黑,要为党争光啊!”这是姚家成寄予志愿者们的期望,也是对全国青年的希望。苍老却又愉悦,有力的声音娓娓诉说着姚家成在党经历,让爷爷仿佛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也让志愿者们更加了解党的建设历程,原来历史书本上对历史建设成就的寥寥几句描述,却是一代代党员干部摸爬滚打探索出来的,是先辈们奉献青春力量建设出来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没有共产党就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青年一代,是这个新时代的接班人、顶梁柱,唯有奋勇拼搏,传承红色精神,才能不负先烈,不负韶华,不负国家的期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前有像姚家成这样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共产党员为国家建设打好基础,后仍需青年一代学习党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邵阳文明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1730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