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红网邵阳站:梦想在这里启航

红网邵阳站作为邵阳党网主阵地,自2017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邵阳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深入县区建立“双网、四级、四屏”树型传播体系,形成了“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传播格局。

2018年6月,总部、分站上稿均纳入全市意识形态考核并每月进行通报。通过每月对各区县、市直各部门红网上的宣传工作进展情况单项评分排名,有效地调动了各区县及相关部门的上稿积极性。

同时,分站结合红网总部三级(省、市、县)覆盖的党网属性,当好连接起总部与邵阳各区、县政府、单位的纽带与桥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组建了一支近400 人的通讯员队伍,积极发挥红网邵阳站、县市区分站与红网总部的联动作用,做到指令及时传达, 通联迅速有效。

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右三)看望慰问红网邵阳站一线采编人员。

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启动以来,邵阳站积极配合总部发挥省级技术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媒体 + 政务 + 服务 + 商务”的建设模式。2019年5月29日,邵阳市双清区武冈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运行。2020年7月1日, 隆回县融媒体中心指挥中心启用,天下隆回新闻客户端同步上线,为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截至目前,“红网云”平台已入驻9家县市区分站,并助力3家县市区完成融媒体中心建设并有效运行。为巩固壮大县级主流融媒体阵地,探索出融合发展的邵阳经验。

双清区融媒体中心:打造融媒“铁军”,讲好双清故事

“不计报酬!无惧生死!”这是邵阳市双清区融媒体中心全体工作人员2020年1月26日在集体请战书上的出征誓言。

疫情暴发以来,双清区融媒体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时,他们没有时间休息,忙着宣传普及防疫知识,挖掘防疫典型,哪怕开会也要忙上忙下拍摄、记录;下班后,他们继续加班加点撰写、编辑稿件,分享、转发,引导舆论,凝心聚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9人联名请战抗击疫情——只争朝夕,他们特别能吃苦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2020年大年初二,双清区融媒体中心取消休假, 9名记者、编辑全员上岗,在集体请战书上庄重签名,并按下鲜红的手印, 一致表示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即全面投入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之中。

危急关头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双清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张雪珊患有肩周炎、胃肠炎等多种疾病。接到命令后,他藏起医生开具的住院证,第一时间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副主任科员周志斌坚持深入一线采访、撰写新闻稿件、审核双清发布,每天超负荷工作,晚上就睡在办公室。他说:“现在好多市民对防疫一线的真实情况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慌情绪。通过我们的宣传,让他们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共同战胜疫情,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双清区融媒体中心全员联名签下请战书。

邹小艳,一个已经怀孕近两个月的准妈妈。每天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统计工作及采访任务,为单位同事购买生活物资、领取口罩和消毒用具,接送单位没有驾车的同事上下班。连续高强度的加班工作,加之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导致邹小艳加重了妊娠反应,经常有头晕、乏力、呕吐的感觉。

即便这样,她没有告知领导怀孕的事情,依然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她的老公劝她:你一个身子两条命,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啊!面对老公的善意提醒,她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虽不能像白衣战士一样第一时间奔赴抗击疫情的医护战线,但我愿意在组织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300多篇融媒体产品助力抗疫——浓墨重彩,他们特别能创新

移动优先,内容为王。双清区融媒体中心组织记者、编辑深入防疫一线采访,人均每天采写、发稿3篇以上,撰写了一大批可读性强的新闻稿件。同时,积极发挥全媒体矩阵作用,综合利用音视频、航拍、VR、H5等多种新媒体形式,重点打造一批全媒体产品,多平台同步推送,形成可读、可视、可听、多样化的疫情防控大宣传格局。为普及防疫知识,新媒体产品《众志成城战疫情(快板书)》应运而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赢得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赞赏和广大市民的转发。

创新永无止境!融媒体中心还精心组织制作战“疫”原创歌曲《赢家》和《防疫手册》H5,其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为拍摄《超燃1分钟!双清区众志成城战疫情》视频,周志斌带领记者肖婕妤刘恩权多次前往防疫前线采写视频画面,并特别播出了正在湖北黄冈支援的医护人员近况,红网时刻客户端将其列入直播栏目滚动播发,生动地描绘了全区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双清力量。

武冈融媒体中心:为媒体融合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采访联系好了没?拍摄计划有了吗?”“海报得重新设计,策划方案还得再完善”……项目策划、新闻采写、视频制作、抖音运营等,武冈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过去,武冈市融媒体中心的报纸、网络、广播、电视报道各自为战;如今,新闻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变,新闻报道很好地贯彻了移动优先,作品形式新颖化、多样化,传播阵地多元化、覆盖广的要求,使武冈市融媒体中心真正蜕变成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新型主流媒体、主流舆论阵地,更好地做到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武冈市融媒体中心于2018年9月正式开始筹划、布局、建设。但融媒体中心该如何建,走什么样的融合之路,如何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成为建设之初的大难题。2019年2月,湖南省红网指派编辑中心要闻部副主任陈彦来武冈挂职,给武冈媒体融合事业发展注入了先进的理念和青春的活力,帮助武冈有序有效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

融合前,武冈有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台两家媒体单位,办公条件、生产方式、传播方式落后,人力资源浪费、采编人员整体年龄偏大等问题突出, 这让初来武冈的陈彦倍感压力。“县一级硬件设施太落后了,用电脑下载红网后台都下载不了。”陈彦时常感叹。

开展“媒体融合”“新闻业务”等系列主题培训。

为了帮助武冈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武冈路径”,陈彦积极组织全市宣传骨干力量开展“媒体融合”“新闻业务” 等系列主题培训,与红网总部实时对接武冈的实际困难,全力为武冈提供技术支持。首先按照“中央厨房”的要求,武冈通过省红网的采编系统,将内容生产整合到一起,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一体化工作流程;然后在原有手机报、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的基础上,搭建起武冈融媒公众号、武冈人民广播电台、新武冈时刻频道、视频号、今日头条、红网武冈网站、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各端口的全媒体覆盖。

“仅搭建好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转变大家的工作思维,制作出富有创意、符合潮流的优秀作品。”陈彦坦言。2019 年正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为了反映武冈脱贫攻坚成效,陈彦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最后决定采取H5的形式,通过视频采集全市各乡镇贫困群众的心声,以此真实生动反映群众脱贫后的生活变化。为了让作品全面体现出武冈元素、武冈特色,陈彦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特长,从策划、设计、选材选人、拍摄、文案等方面,明确任务,并带队深入田间地头取材。不到半月,一架途经武冈教育、产业、医疗等站点,承载着武冈脱贫路上种种妙招、翻天覆地变化的“幸福号航班”诞生。“幸福号航班”H5一经发布,在全市反响热烈, 点击率达到40多万。

之后,陈彦又陆续带领武冈融媒体工作人员策划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H5作品《辉煌70年 武冈足迹》、短视频作品《扫黑除恶》、图文作品《武冈十二时辰》,并策划微访谈栏目“最美武冈人”、美食栏目“寻找武冈工匠”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武冈故事,传播好武冈声音。

(作者:蔡智果 颜瑶 张雪珊 肖晓峰 王茜霆

来源:红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0855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