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邵阳市政协紧扣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为总抓手,突出“持续、深化、提升”工作导向,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组织政协委员开展对口监督、专项监督、联动监督,不断丰富民主监督形式,提升民主监督质效,形成“监督+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
聚焦重点领域
列出问题和督办清单
围绕大气污染防治、邵水流域生态和涉水重大项目环境保护、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饮用水安全等重点领域,邵阳市政协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列出问题清单和督办清单,助推问题解决,其中包含9个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
“要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推进‘绿色’改造。”今年5月,邵阳市政协主席周文在调研中了解到,国家能源集团宝庆发电有限公司计划对公司煤场实施封闭改造,竣工后将极大改善煤场周边大气环境及煤场运行条件。为此,周文提出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办理,预计今年底前该项目可开工,2026年完成改造。
针对秸秆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邵阳市政协组织委员现场视察,并召开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管理工作专题协商会议。
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也纷纷展开行动。沈娟委员拍摄委员环保公开课《秸秆焚烧危害与环保新路径》;张世杰、邓叶琼、谢小华等委员分别提交提案提出建议。邵阳县政协建立“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群众参与”机制,助推餐饮单位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升级、20多个建筑工地落实防尘措施;武冈市政协助推天鹅种猪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针对省级环保督察反馈和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邵东市小铸造行业“小散乱污”企业环境问题、北塔区茶元页岩砖厂砖瓦企业关停退出问题,委员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助推整治项目加快工作进度。为助力水清河畅岸绿,各委员工作室组织委员及界别群众220余人次踏察资江、邵水河、双清区红旗河等河流。
强化联动协同
构建多种监督共治格局
为畅通监督渠道,提高监督效能,邵阳市政协在全省率先建立市政府、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问题交办、生态环境质量定期通报机制,通过与政府部门共享工作信息、加强协商交流,委员提出意见建议30多条,向有关部门交办65个具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推动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贯通协同方面,联合出台贯通协调的制度性文件,充分加强政治监督和专责监督的优势互补,邀请纪检、巡察、检察部门的委员和工作人员加入民主监督小组,联合开展民主监督活动。组织委员开展“走进检察院”活动,将委员提交的提案和民主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通报给巡察部门,农村黑臭水体污染、养殖场污染等3条问题线索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问题清单。大祥区政协联合区检察院,通过现场检查、听取民意、下发检察建议书,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餐饮油烟排放问题。
邵阳市政协在整体推进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的同时,列出12个市县联动监督的具体问题,助推监督成果落地,让群众可感可及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民主监督效能持续提升。
市政协还注重联合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合力监督。今年以来,邀请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媒体记者参加民主监督活动33人次,组织委员参与“美丽中国我先行”湖南省“六五”世界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并首次将民主党派力量加入到具体监督行动中,与民盟市委会联合对资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实地踏察。
紧盯责任落实
对口监督提升履职效果
今年,邵阳市政协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分别向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3个职能部门委派对口民主监督小组,由市政协3名副主席带队,3名委室负责人任组长,来自环资界别、农业界别和纪检监察、检察系统的21名政协委员组成3个民主监督小组,对职能部门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部署情况开展监督。委员们参与对口单位有关会议和活动,定期分析生态环境指标变化,发放问卷调查120余份,召开协商座谈会、情况通报会6场次,提出立法与执法联动、农村环境分级保护、加强第三方监测平台监督等意见建议20多条,进一步推动部门职责全面落实。同时,通过走访调研,对大气、水、土壤污染进行成因排查、溯源分析,列出监督清单,找准民主监督的着力点。
针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整改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民主监督小组还对照部门职责,开展下沉调研监督。对口监督市农业农村局民主监督小组赴邵阳县、隆回县开展耕地严格管控区退出水稻生产民主监督活动。针对发现的邵阳县五峰铺管控区种植问题,迅速交职能部门处理,确保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针对邵东市两市塘街道永宏楼梯喷漆厂违规作业、涉嫌污染环境问题,对口监督市生态环境局民主监督小组接到情况反映后,立即联合属地政协实地调研,并向生态环境部门提出问题交办函。目前该企业主动停止喷漆作业,承诺限期拆除喷漆设施。
针对邵水河入口断面水质下降问题,对口监督市水利局民主监督小组实地察看河岸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排渍站运行和入河排污口整治情况,并提出排查污水管网、有效运行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议,助力邵水河水质改善。
来源:邵阳市政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