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新闻网讯 在绥宁县的苗乡侗寨,一场场“量身定制”的家庭教育课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教育生态。从藏珑小区的亲子阅读课到枫香村的儿童保护课,从“点单式”服务到“结对认亲”帮扶,绥宁县以“爱在我家”品牌为抓手,将家庭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大山深处,让6万余个家庭在“定制化”服务中收获成长。
< _styleapp="width: 1px; height: 1px; " _src="https://img.rednet.cn/2025/07-18/56832914-380c-466b-91ea-d0b0b0828ca0.gif">
这支扎根基层的宣讲队伍,既有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深耕法律、心理等专业的30余名骨干专业讲师,也有“土生土长”的“草根专家”。退休教师杨焕言用苗语讲解“隔代教育技巧”,深受苗族老人欢迎;村医贺源结合卫生知识普及儿童营养需求,改变了多少爷爷奶奶辈的喂养习惯……他们的课不讲大道理,专解“老人带娃如何配合学校”“孩子挑食怎么办”等实在问题,让农村家长听得进、用得上。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绥宁县组建“爱在我家”巾帼志愿者服务队,400余个志愿者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认亲”。他们带着孩子去县城图书馆“打卡”,在田间地头开展“自然课堂”,用视频连线帮孩子与父母“云团聚”。“我们不只是送物资,更要做孩子的‘倾听者’,让他们知道‘有人爱着你’。”志愿者杨阿姨的话道出了初心。
< _styleapp="width: 1px; height: 1px; " _src="https://img.rednet.cn/2025/07-18/df7f673e-e067-46c6-9eba-8eacb752823a.gif">
为让“定制服务”不流于形式,绥宁县打出“机制组合拳”。一方面建立了“培训+激励”双机制。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员培训,212人取得专项能力证书,成为常务驻各村的“教育顾问”;联合学校、社工组织推行“积分制”管理,志愿者服务时长可兑换图书、体检券,激发参与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实现多方高效“联动”。联合教育局直连学校校长,由校方统筹场地、组织家长,避免多头对接,显著提升活动组织效率和执行力度;依托村妇联收集需求,用“院落课堂”送课上门;将家庭教育与“利剑护蕾”“禁毒宣传”“防溺水安全教育”等融合,实现“一课双效”。
< _styleapp="width: 1px; height: 1px; " _src="https://img.rednet.cn/2025/07-18/11ecef92-7673-4359-b970-5fec50b12900.gif">
从苗寨祠堂的欢声笑语,到社区广场的亲子互动,绥宁县“爱在我家”家庭教育宣讲用“定制化”服务破解家庭教育难题,用“小切口”做好家庭教育“大文章”,让大山里的家庭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指导服务。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