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目前,邵阳在外经商者有逾百万人,建立异地商会上百个,在本土兴业的邵商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真可谓“哪里有市场就有邵阳人,哪里有邵阳人就有市场”。
近年来,邵阳“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热潮逐浪高。昔日,敢打敢拼的邵商抱团征战、开疆拓土;如今,他们挥师返邵,办厂兴企、反哺家乡,与家乡同行一道,书写“产业兴邵”新传奇。
第四届全球邵商大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走近倾情力推产业兴邵的邵商群体,倾听他们的创业故事和兴业愿景,感受他们的拳拳赤子心、眷眷故乡情。
蒋震宇
蒋震宇:家乡给予我独有的归属感
邵阳日报记者 杨 波
“家乡发展太快了!返乡创业给了我独有的归属感。”11月26日下午,谈起近两年在邵投资兴业的经历,中国(中部)快时尚产业金砖谷总经理蒋震宇不禁感慨道。
在蒋震宇看来,“快”重点表现在家乡的商务、交通、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快,另一方面则是回乡创业的幸福感上升快。
蒋震宇坦言,早年选择在河南郑州办厂正是看中郑州便利的交通。然而,家乡发展的日新月异及沿海产业转移趋势的日益凸显,让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2013年5月,中原国际博览会在郑州举行,时任郑州邵阳商会副会长的蒋震宇见到赴郑州参会的家乡领导,更详细地了解到家乡的新变化。经回乡调研,2013年8月,他正式决定回乡创业。他随即带着团队,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毅然回到邵阳,当月就与邵阳经开区签订合作协议。
2016年,中国(中部)快时尚产业金砖谷项目正式动工。目前,一期已建成11栋厂房,有12家企业入驻。蒋震宇告诉记者,目前厂房供不应求,还有好几家企业等着厂房入驻,一个以服饰、箱包、皮草、鞋业制造为核心,以辅料、展示、仓储、服务、物流为辅业的现代复合型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500亿元,可安置就业8万至10万人。
在蒋震宇看来,当前的邵阳,对大型企业入驻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正因为系列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回乡创业的邵商幸福感大幅提升。他认为,作为回乡投资兴业的邵商,不能简单地搬厂回乡,而应将在外创业的经验、技术以及理念带回来,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应怀着对家乡的浓浓情怀,助推家乡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罗友清(左)陪同客商考察企业。
罗友清:邵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邵阳日报记者 罗 俊
“我一定加倍努力,为邵阳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1月26日,前来参加第四届全球邵商大会的湖南省百山洁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友清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天忙着参加各种招商研讨会,陪同客商走访企业、考察项目,面对邵阳优越的投资环境,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信心。
今年51岁的罗友清是隆回县北山镇温塘村人。2004年,在外创业的他回到家乡,发现隆回县拥有15万亩香柏木林。用香柏木箍制的木桶沐足、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美容美肤等,该类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罗友清认为,在家乡办厂制作木桶很有发展前景。
“家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支持力度大。”罗友清说,隆回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纷纷来投资办厂,而且建好的工业园设施齐全、服务到位。正是基于此,他才得以在家乡放开手脚干事业。
2012年3月,罗友清在隆回县城东南工业园创办了湖南省百山洁具有限责任公司。经过6年的发展,昔日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占地2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86人的现代化木桶研发企业。
拥有敏锐市场眼光的罗友清,6年前就看到了电商平台巨大的发展潜力,自公司成立之初就在网上销售木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公司的网上订单飞速增长。目前,公司运营1个百山农业自主销售平台和多个电商销售平台,并在隆回县设立了25个农村电商便民服务站。
搭上电商“快车”驶入致富路,展现在罗友清面前的是一片更加广袤的商业领域,他又将目光瞄准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公司引进自动剥蒜机、自动包装机等加工设备,实现从大蒜收取分选、加工到包装的自动化生产一条龙操作,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对隆回红皮大蒜进行深加工与自营销。同时,公司正着力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电商销售网络,组建集运输配送、信息传导、管理结算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电子系统,对100余种邵阳特色农副产品进行销售。
罗江坤
罗江坤:回乡创业收获满满幸福
邵阳日报记者 杨 波
“现在正在做详规,年前项目就要启动了。”11月26日,谈起在家乡投资的经历,前来参加第四届全球邵商大会的乌鲁木齐邵阳商会执行会长罗江坤自豪地说,在家乡创业发展,更多的是温馨,邵商回邵在收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罗江坤17岁离开故乡,南下务工。他工作态度踏实勤奋,得到雇主赏识,被推荐到广州美术学院系统学习了两年雕塑。毕业后,罗江坤进入一家雕塑公司,逐渐在广州站稳了脚跟。1999年,罗江坤辞去安稳的工作,揣着8000元钱到乌鲁木齐开办属于自己的雕塑品门店。通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罗江坤的雕塑产品已经占据新疆市场份额的80%以上,公司的工艺品远销俄罗斯、乌克兰及中亚各国,年产值逾8000万元。罗江坤也被推选为乌鲁木齐邵阳商会执行会长。
在外打拼多年,罗江坤心里总牵挂着的却是家乡的发展。“家乡空气新鲜,民风淳朴……这都是生态资源优势。如何才能让山美水甜的家乡发挥出优势?该回家乡做点什么?”
2016年,看好乡村发展前景的罗江坤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对家乡的眷恋,毅然决定返乡创业。通过前期考察,他与隆回县政府签订隆回“桃源古镇”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综合开发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5亿元,在桃洪镇大洲村、九龙村打造五星级旅游休闲娱乐农庄。
通过前期努力,今年年底项目有望动工。罗江坤感慨道,项目推进过程中,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真金白银的好政策,项目不可能推进得那么迅速。亲手打造的项目即将从规划变成现实,“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罗江坤欣慰地向记者介绍,桃源古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邵阳旅游商业服务行业的新标杆,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王要辉(前排左二)陪同客人考察企业
王要辉:产业兴旺在“娘家”
邵阳日报记者 罗 俊
11月26日,参加第四届全球邵商大会的客商们来到位于邵阳经开区的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企业生产情况,感受“智慧电梯”的科技魅力。该公司董事长王要辉带着企业员工将“邵阳制造”的电梯推向全球,是邵商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王要辉是邵阳县人,从事电梯行业技术工作二十多年,堪称业内技术骨干。响应市委、市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他决定报效家乡,在邵阳投资办厂。2015年,王要辉投资3亿元,征地200亩,在邵阳经开区创建了亚洲富士电梯邵阳生产基地。
“每个人都有家乡情结,我们的根不能忘。能回到家乡投资办厂,遂了我多年的心愿。”王要辉告诉记者,邵商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希望也愿意回到家乡发展。现在党和政府政策好,投资环境日益优化,为迎接邵商“回家”搭建好了桥梁。
找对好“娘家”,一心一意谋发展。近年来,在王要辉的创新激励机制下,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2项,公司还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荣获“2018邵阳市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一等奖和湖南省优胜奖。目前,公司已投入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生产线5条,可以独立设计、生产、销售和维护11大系列100余种电梯产品。
经过3年的发展,王要辉的企业达到了年产电梯1万台的规模,为200多人创造了就业岗位,今年1月至10月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目前,公司已建成约6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及1万多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和宿舍大楼,华南中西部排名第一的电梯试验高塔也正在建设中。
“二期预计2019年开工建设,3年后可建成投产。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电梯可达2万台。如果再加上智能立体车库的投产建设,产值将达50亿元,可解决上千人的就业问题。”王要辉介绍道。
宁登文(右一)在邵东第二届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现场
宁登文:让邵东五金企业“抱团”共赢
邵阳日报记者 宁如娟
“园区计划引进70余家企业,形成五金行业全新产业链,带动本地五金企业转型升级。”11月26日下午,邵东县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登文信心满怀地说。
宁登文从事小五金行业已有近20年,历经了从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到建厂进行规模化生产的更新换代。“邵东的五金生产企业虽多,但多呈小、散、乱的特点,以家庭作坊式生产居多,服务不配套,要素成本高,低水平重复投入、低品质的重复产出严重。”为此,引导小五金行业升级转型,成为宁登文的主要目标。
2017年初,在邵东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宁登文等人全面推进邵东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20亿元,分期实施、滚动开发,通过建设高标准厂房、小五金集中锻压中心和仓储中心,引导五金工具制造及其延伸产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成功吸引39家企业入驻,并有数家企业正式投产。
为全面带动本地企业转型升级,邵东县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在招商时更注重引入高新技术企业,从而突破邵东企业以生产五金工具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提升五金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五金行业的“跨界”发展。
宁登文介绍:“我们已经建成电镀中心、电泳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五金加工中心、集中锻压中心等正在抓紧施工,不久即可建成投产。传统五金行业将全面升级换代,逐步转型。”
项目正式运营后,整个园区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解决逾5万人的就业问题,成为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五金研发和生产、销售基地。下阶段,邵东县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将着力打造五金产业升级版,走特色产业鲜明、专业技术升级、产销跨域融合、厂商全球联盟的发展路子,力争培育30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五金企业,让邵东生产的小工具和家用五金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50%以上。
来源: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