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 邵商网 > 新闻 > 区县新闻 > 新宁县
关于新宁县第三届县级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候选人的公告
时间:2019-09-19   来源:新宁县融媒体中心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根据新办通字【2019】23号文件精神,经各乡镇、各单位层层遴选推荐和县第三届道德模范活动评委会评审,确定了以下20名同志为新宁县第三届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候选人,现予公示。

公示时间:2019年9月18日至9月24日。

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评议。如有意见建议,请于9月24日前向县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

办公室地点:中共新宁县委宣传部、新宁县文明办

联系电话:4822362、4825799

新宁县第三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组委会

2019年9月18日

一、新宁县第三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候选人名单

1.道德模范候选人(10人):肖剑锋、伍换香、陈叶忠、龙小兵贾光耀、易晓金、李丽琼、范珍宝、刘月红、蒋能泉

2.身边好人候选人(10人):李贤德、钟小金、陈政松、何艳琼、李海、吕开勇、李海梅、李金凤、伍海燕、蒋光平

二、新宁县第三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一)道德模范

1.助人为乐——肖剑锋事迹

肖剑锋,50岁,新宁县裕锋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几十年来,他见义勇为,诚实守信、乐善好施、热衷公益,扶贫济困,全家向善,先后为公益事业捐资近200万元,垫资修路480万元。他2018年获评邵阳市最美扶贫人物、邵阳市最美乡贤、助人为乐“湖南好人”,2019年8入选“中国好人”,他的家庭先后获评邵阳市最美家庭、中国最美家庭、湖南省文明家庭。

2018年4月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的肖剑锋家庭,是一个少见的“模范群体家庭”,她的二女儿肖霞20年如一日照顾一名远征军人遗孀的故事以及三女儿肖嘉英省下生活费资助10名偏远山区孩子读书的事迹,均被大量媒体报道,传播了社会正能量。2016年肖剑锋返乡创业,创建新宁县裕锋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村里5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写下了更为厚重的一笔。

2.助人为乐——伍换香

伍换香,42岁,新宁县万塘乡桐木冲下村村民。她是山旮旯里的“美人鱼”,也是钢筋混泥土打造的致富能人。

10多年前,因为学雷锋帮助陌生老人抢收玉米,严重摔伤,家人为救治她,花光积蓄还欠债20多万元。她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为节约医药费提前出院,导致右臂肘部功能无法恢复而致残。她身残志坚,自立自强,为了还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她不畏艰难,历经波折,五年内偿还了医药费的欠债,并发展和帮助10多名残疾人组建“新宁县小伍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102人,其中残疾人10人,贫困户10人,流转稻田300多亩,种植规模共360亩,特色养殖规模60—80亩;饼药制作、红桃K米酒加工作坊面积360平方。2016年3月,她荣获“新宁县最美创业女性”奖,同年6月被选为邵阳市农产品女经济人委员会委员,2017年10月被评为助人为乐“湖南好人”,2018年获评湖南省“百名阳光致富带头人”。 

3.诚实守信——陈叶忠

陈叶忠,49岁,新宁县清江桥乡石碑塘渡口渡工。自2007年担任渡工14年来,他坚守诚信,服务热情,不管物价怎么上涨,家庭经济如何拮据,他都坚持每人1元的“一口价”,从未涨价,热诚为两岸群众服务。2018年被评为诚实守信 “湖南好人”

为方便新玉、清江等村5000余名群众出行,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渡口开船渡人,帮人推车、扛货、挑担是常事,直到晚上7点半才回家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妻子患病十余年,先后8次住院治疗,平时每月医药费近千元,加上儿子读书,一家三口现在还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小平房里。尽管经济拮据,新宁县内乡内其他渡口都涨价了,陈叶忠仍然坚持十三年“一口价”:外地乘客每人1元,清江村和新玉村签约村民每人每年6元。

4、诚实守信——龙小兵

龙小兵,41岁,现在新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工作,新宁县大邵公益志愿者联合会会长。荣获2017、2018年度全县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县十一国庆系列活动优秀志愿者,2017年邵阳市“最美志愿者”,2018年邵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019年二季度“邵阳好人”。

自2016年创建新宁县大邵公益以来,他把公益活动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做,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心思都花在了公益活动中。从内部管理到外联项目,从策划活动到组织实施,他事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正是他这种无言地感召和无私的奉献,感动了大家,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当他把邵阳市“最美志愿者”奖金2000元全部捐给协会组织,更让大家敬佩和点赞。

5、见义勇为——贾光耀

2016年6月19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林某实施盗窃时被贾光耀发现,慌忙逃窜并持刀恐吓。面对锋利的菜刀和犯罪分子的威胁,贾光耀没有退缩,他想,不能让他走,助长其贼心,滋长歪风邪气,以后定会有更多的人遭殃。犯罪分子恼羞成怒,狗急跳墙,挥刀乱砍,贾光耀多处受伤,鲜血漫住了眼睛,染红了衣服,却始终不松手。在闻讯而来的妻、婿及乡邻帮助下,终将犯罪分子制住,依法送交公安机关。

6、敬业奉献——李丽琼

李丽琼,43岁,现为新宁县高桥镇中心医院儿童保健医生。2003年,她从湖南医专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开始从事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并获得了执业医师资格;2017年获评全国最美基层儿童保健医生、邵阳市“最美人物”。

作为一名儿童保健医生,李丽琼已连续10年扎根在高桥镇,将原有的单一儿童保健发展成为保健、预防、治疗一站式服务。2012年,在她的努力下,高桥镇中心卫生院开办起新宁县第一个儿童保健门诊,每年为儿童提供体检、营养改善等服务2000余人次。她于2013年总结提出的“送儿童保健项目、送儿童保健知识、送儿童保健药品,查0至6岁儿童底子、查高危儿干预、查规范化预防接种,访儿童健康状况、访儿童是否有不良反应、访儿童成长发育情况”的“三送、三查、三访”模式,推进了儿童保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邵阳市得到广泛推广。

7、敬业奉献——易晓金

易晓金,43岁,新宁县黄龙镇石泥村女支部书记,是一位身患中晚期肺癌仍坚守在扶贫一线工作的“女铁人。

抗洪抢险她冲在最前面、带领群众发展脐橙产业、积极争取项目修通组公路、带病工作奋战在扶贫一线……件件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在她的心里,老百姓的事就是最大的事,只有办好了、办实了,她才觉得压在心头的石头落了地,才觉得踏实。今年以来,易晓金自写“生死自负报告”带病返回一线工作的感人事迹在夫夷大地广为流传,她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忠诚与奉献实干担当作为,书写了一曲新时代基层共产党员为事业不懈奋斗的赞歌,今年9月被推荐为第三季度“邵阳好人”。

8、敬业奉献——范珍宝

范珍宝,49岁,1995年入党,1996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因为“垃圾清运关系到群众生活的好坏”,他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清运中队驾驶员。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季,他坚持全天候工作制,每天收车后利用空闲时间保养车辆,确保第二天的行车安全,大家称赞他为“拼命三郎”,2009年开始担任车辆清运中队中队长。身份的转变让他感到责任的重大,日常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带领全车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做到不挤不抢,不开“带病车”、“英雄车”和“赌气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行车23年,行程100多万公里从无发生安全事故。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从未退缩,时刻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017年获评邵阳市“最美人物”。

9、孝老爱亲——刘月红

刘月红,48岁,家住新宁县金石镇月汉村七组,原在金石镇政府食堂工作,今年9月转到县委县政府机关食堂工作。

2010年,刘月红75岁的养父刘华芳患肠癌,如今已到晚期,77岁的养母张曼华经常因高血压、心脏病而住院。困境面前,刘月红对旁人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直守在养父母身边。养父母的每个月治疗费,一家人的生活费,都落在刘月红一人身上。养父患癌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刘月红一直耐心照顾。刘月红养父母住在月汉村,由于地势较高,有时自来水无法供应上来,她便要到三四里路外的一口水井打水,用装纯净水的大桶子盛水,然后又用肩膀扛回去。刘月红说,她依然记得小时候,养父将她当掌上明珠一样对待,给她买这买那,不管有什么需要,都尽量满足。为了给养父母治病,刘月红曾一度到外面打工。刘月红现在每月工资2000多元,几乎全花费在养父母身上。她在镇政府食堂工作,每天下班后匆匆赶回家给养父母做饭,侍奉肠癌晚期的养父。今年9月被推荐为第三季度“邵阳好人”。

10.孝老爱亲——蒋能泉

蒋能泉,45岁,巡田乡桂山村5组村民。4年前,蒋能泉母亲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考虑到姐弟自身情况,毅然决然的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4年来,他无怨无悔,悉心侍奉,为母亲端屎端尿,穿衣喂饭,看病喂药。为了避免长期瘫痪在床的母亲身体长褥疮,4年多来,蒋能泉没有睡过一次超过2小时的觉,每天每隔2个小时就给母亲翻一次身,每天坚持给母亲擦洗身体。为了能够全身心的照顾母亲,他甚至放弃了结婚成家。2017年,同村五保老人蒋连军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蒋能泉在得知情况后,无偿的担任起照顾老人的重任,为老人购买生活用品,打柴生火。他还时常帮助一些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二)身边好人

11、李贤德(敬业奉献)——58岁,新宁县金石镇敬老院院长。2000年9月李贤德来到金石镇敬老院工作,这一待就是19年。为了把老人们照顾好,他以院为家,365天都住在敬老院,妻子常说:你就是以敬老院为家,我们这个小家你都不管不顾。后来,妻子慢慢的理解了他,2017年和丈夫一道搬到了敬老院,帮忙照顾老人们。这19年里,李贤德照顾了160多个老人,其中有60多个老人已经过世。

12、陈政松(助人为乐)——33岁,黄龙镇黄龙村人,新宁县夷江鱼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宁县文德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法人,湖南百姓帮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人。2013年,陈政松在自己母校黄龙中学设立第一个奖学金——“文德教育”奖学金,2015年回乡创业成立新宁县夷江鱼渔业有限公司,从事特种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初加工,带领10多户发展养殖业。2017年成立新宁县文德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湖南好人”蒋能杰导演合办第三家“棉花沙图书屋”暨“文德教育公益书屋”,是黄龙镇第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公益书屋,2017年在母校黄龙中心小学设立“文德奖学金”持续到现在。

13、钟小金(孝老爱亲)——女,48岁,金石镇锦绣社区居民,1992年与氮肥厂职工、退伍军人刘伦艳结婚生子,婚后1年病魔就降临到了其丈夫刘伦艳的身上。刘伦艳因在部队服役训练时拉伤肌肉没引起注意,致使肌肉萎缩,丧失了行动能力而卧床不起,这一卧就是漫长的26年,家庭生活重负无情的压在了钟小金这个弱女子身上。2017年,她的丈夫又患上了尿毒症,每隔3天需去医院做透析治疗,对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这个家庭,钟小金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又带孩子又打工赚钱,使瘫痪在床的丈夫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在她悉心的教育下,儿子长大成人,现已大学本科毕业。

14.何艳琼(敬业奉献)——女,57岁,清江桥乡清江村乡风文明先锋队队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信为本,良善为根,拥护党的领导,支持清江村“两委”班子工作,不计个人得失。2018年,清江桥清江村率先在清江桥乡创立了乡风文明先锋队,何艳琼担任清江桥乡乡风文明先锋队长,她坚持“传帮带”,致力于人居环境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脐橙和马蹄种植,积极带头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宣传并以身作则,带动清江村乡风文明先锋队员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参与各项公益活动20多次。

15、李海(助人为乐)——45岁,新宁县安山乡赤矿村村主任、村医。李海作为村主任和村医,十多年来,坚守在基层第一线,精心治疗、耐心护理,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为了守护村民的健康,他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深更半夜出诊也是常有的事,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他允许赊欠费用或直接提供免费治疗,数次无偿救助危重病人,为患者排忧解难。同时非常热心村里公益事业,不管是否担任村干部,都积极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出资出力,甘于奉献。

16、李海梅(孝老爱亲)——女,43岁,一渡水镇石楼村人。她大爱无言,无怨无悔照顾侄儿堂叔。长兄李朝良不幸病逝,兄嫂改嫁,留下了一个刚满周岁的侄女无人照顾时,李海梅与丈夫主动承担抚养重任。二兄因婚姻变故,留下了不到两岁的侄子,养育的责任也落到了李朝顺、李海梅夫妻的身上。李海梅夫妻主动无偿承担照顾五保户堂叔李泽椅的生活,承担相关费用。她孝心无价,尽心尽力奉养父母双亲。父亲李泽根病重瘫在床上,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母亲何福彩酒精中毒,李海梅急忙把母亲送到永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室抢救。为了省钱,李海梅只好每晚睡在大厅里,40多天后,母亲的命虽保住了,但也从此瘫在了床上。丈夫外出打工,李海梅一个人在家负责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病中护理,并照顾着晚辈们的生活和上学,几年如一日,毫无怨言,深受乡邻称赞。

17、李金凤(助人为乐)——女,59岁,靖位乡靖位村石山脚组村民。一个人帮助别人一次不难,难的是多年如一日帮助非亲非故之人。李金凤的邻居张彩云一家是靖位村精准扶贫户,儿子痴呆,2013年张彩云的丈夫突然中风,张彩云除了要照顾丈夫和儿子,还要干活负担丈夫的医药费和一家三口的生活费,李金凤知道后开始照顾张彩云一家,把张彩云一家当自己家里人看待,在张彩云下地干活时帮忙照顾她的丈夫儿子,帮她煮好一日三餐,从来不要求回报。在张彩云的丈夫因病去世,张彩云也中风之后,李金凤仍然坚持照顾张彩云娘俩,喂她吃饭,擦洗身体,从无怨言。

18、吕开勇(见义勇为)——现年44岁,马头桥镇六合村6组村民。2018年2月20日下午2时左右,吕开勇发现屋后山上冒出一股浓浓的黑烟,他立即只身赶赴现场。走近火源,只见树林里浓烟翻腾,火助风势,越来越大,眼看烈火就要靠近院落,附近村民惊恐失色,手足无措。吕开勇指挥若定,一边向村领导电话汇报情况,一边大声指挥闻讯而来的村民救火。他一马当先,不顾个人安危,迅速针对强点、风口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火势,2个多小时后,大火终被扑灭,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8年10月11日中午1时许,吕开勇从外地回家,路过六合村黄家山时,发现一辆装满石灰的三轮车倒在路边。他快步上前,发现是本村的黄渊杰开车出了车祸,人被压在车下,动弹不得。他急忙跑到跟前,扒开石灰,尽量让伤者保持舒服的姿势,使尽浑身力气试图将车子移动,没能成功,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电话通知其家人和村干部过来帮忙,众人合力终将黄渊杰从车底救出。

19、蒋光平(敬业奉献)——48岁,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水庙镇中心学校校长。从教30年来一直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次受新宁县教育局、新宁县人民政府表彰,荣获各种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多次。30年来,他担任行政19年,任校长16年。在任校长期间,创建合格学校两所(麻林瑶族乡中心学校、火烧庙小学),且均获一等奖;创建农村青少年宫一座;结合瑶族地区特点,创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一个,创造性的开设陀螺、押加、高脚马、蹴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走上了传统体育竞技的大舞台,为瑶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所负责乡镇在县义务教育水平评价中多次获一等奖。在负责的水庙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期间,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邵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评为“教育科技宣传先进单位”,除此之外,学校还先后荣获“最美校园”“文明校园” “邵阳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生态文明校园”“教育文明绩效考核先进单位”“乡村学校少年宫一类单位”等荣誉称号十余项。

20、伍海燕(敬业奉献)——回龙寺中心小学:40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97年武冈师范毕业后一直扎根山乡,耕耘于三尺讲台。多次获县人民政府嘉奖,三次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 2011年参加了县党员代表大会,2018年被评为“邵阳市骨干教师”。

任班主任十余年间,她精于教学,勤于家访,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她爱生如子,为贫困学生买过鞋袜,为问题学生鼓气重振;她使聪明学生用知识寻找自己的路途,更用心关爱那一个个孤苦的留守儿童……在为脑瘫儿童李琳的送教工作中,她倾尽全力。李琳随单亲妈妈远上北京务工治病期间,她积极找在京同学朋友帮助这对母女。李琳母女返乡回来,她不单送教学习,更在生活中关心帮助她们,向相关部门求助,带动身边的同事、朋友、亲人去关注这母女俩。

她重视学生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讲文明礼仪的好孩子。她始终践行自己教育初衷——“为农村孩子找一条更宽阔的路,让他们走出去!”,教育孩子有一颗温暖的心为社会服务。她爱岗敬业,为了学校工作和学生学习,她产假仅休不足一个月。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棉花沙书屋筹建助力、捐赠书籍,参加“公益顺风车”组织等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新宁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www.shaoshang.cn,All Rights Reserved. 邵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