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波 杨吉)10月30日下午,邵阳市举行“幸福新邵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谢益林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邵阳市在工业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
谢益林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邵阳市工业战线紧扣时代主题,艰苦奋斗,狠抓企业改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强项目补短板,优化环境大办园区,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经济在总量、质量、增速、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邵阳曾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期”。邵阳工业总产值一度占全省六分之一、经济总量排全省第5位,是我省的经济大市和工业重镇。由于机制缺陷以及与市场经济体质不适应,邵阳工业发展很快陷入低谷,一大批工业企业或效益下滑、或撤出邵阳,到2002年,邵阳工业总量退居全省11位,从先发沦为后发。
对此,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邵阳市工业战线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全力重振邵阳工业经济。2000年,邵阳市在邵阳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以“两个置换”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以此扫清体制障碍,用体制创新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通过改制,湖南汽制变身为三一湖汽,邵阳酒厂变身为湘窖酒业,邵阳市制革厂变身为立得皮革……一批支撑邵阳工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应运而生,邵阳工业快速进入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时期。
“十二五”期间,邵阳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行“兴工强市”战略,栽梧桐引凤回巢,强项目补短板,优化环境大办园区,邵阳工业在复兴道路上加速前行,邵阳市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6年底,邵阳市新增3个过百亿元产业,形成了轻工、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医药、能源六大百亿产业集群,产值过亿元企业由159家增加到550家,其中10亿元企业达到12家。
进入“十三五”,邵阳市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释放“一带一部”开放优势资源,通过狠抓产业规划,狠抓产业招商,狠抓园区建设,狠抓企业服务,狠抓政策保障,强力推动邵阳工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邵阳工业经济发展来势喜人。2018年1月至9月,邵阳市1336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5.8亿元,同比增长9.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7.4%,排全省第4位。邵阳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1家,已经连续3年进入全省前3位。
市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世卿、石卫东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
来源:邵阳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