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姚秋实)10月12日下午,邵阳市郊高崇山镇浏阳村的岳建华来到村里的文化家园广场打起了乒乓球。“打打球、看看书、跳跳广场舞,我每天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丰富。”说着,岳建华一脸的幸福。
浏阳村党支部书记姜虎介绍,2016年,该村筹资400多万元,新建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家园广场,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文化广场、健身设施等。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素质,还增强了大家的认同感。
浏阳村是邵阳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典型一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愈发强烈。近年来,邵阳市大力发展文体事业。目前,邵阳市已建成13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4个大型体育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美术馆、2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5542家。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更成为了湘中湘西南的文化地标。同时,邵阳市体育中心及其体育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邵阳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市县文艺院团每年送戏下乡达千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实现一村一月一场,每年放映6万余场,城市公益电影每年放映千余场。从2014年起,邵阳市政府推出“宝庆大戏台”周末剧场,推动传统演艺走向市场,免费为市民奉上花鼓戏、祁剧等精彩的戏曲文化盛宴,深受戏迷们追捧。如今,“周末去看戏”已成为市民的新时尚。
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专业群众文化人才、业余文艺骨干自觉组织起来,一大批民间文艺团体在广大城乡应运而生。2016年初,邵阳市文化馆管弦乐团宣告成立,目前已发展成员25人。“大家一起排练、演出,不但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也从中收获了演奏的快乐。”该乐团的指挥谢瑞祥笑着说。
隆回县六都寨镇张家铺村的张安兵,能吹能唱能演能导,热爱文艺。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组建了30余人的铜管乐队“和乐团”。剧团最初是为了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每逢节庆假日为村民表演。在张安兵精心的培育下,和乐团逐渐闻名,受邀登上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并到央视一套《欢乐中国人》栏目录制节目。
据不完全统计,像市文化馆管弦乐团、张家铺村铜管乐队“和乐团”这样的文艺小团体,在邵阳市城乡目前有千余个。广大群众在充分享受文化娱乐的同时,也自发组织活动、自编自演节目已蔚然成风。
近年来,“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绥宁四八姑娘节、“宝庆群艺汇”等群众文艺活动品牌渐成规模,为众多群文队伍、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了表演舞台,同时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今年,邵阳市精心打造“宝庆群艺汇”群众文化品牌,搭建起百姓表演舞台,群众专场表演节目100多个,参演群众达5000多人次。群众文艺团队激增至200多个,为市民打造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一批“草根”演员迅速走红“宝庆群艺汇”的舞台,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民星”。邵阳县黄亭市镇政府干部张泉就是以吹、拉、弹、唱的绝技惊艳亮相“宝庆群艺汇”舞台,并通过选拔参加央视《群英汇》湖南大湘西专场的节目录制。
一座座现代化场馆,点燃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激情;一个个农家书屋,让村民闻着书香把钱赚;一场场文体活动,让群众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文化民生”成为百姓幸福天平上的重要“砝码”。
来源:邵阳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