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民政局职工袁平是县救助管理站的负责人,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他忠于职守、迎难而上,切实做好了救助领域内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被称为抗疫一线上的“好战士”。
救助管理是为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救助服务的一项工作。由于服务的对象大都是生活轨迹来历不明、感染几率相对较大的流浪乞讨人员,给疫情防控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为落实工作职责,袁平带领县救助管理站在严格执行省市县规定的防护流程的同时,坚持了4项制度:一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袁平以自己的手机号码开通24小时求助热线,收到救助信息,在第一时间依法依程序实施救助。8小时之外救助5人,其中重度肢体残吴某,贵州省普定县补郎乡人,大年30晚上寻求救助,袁平立马赶到救护站,给与其妥善安置和救助。二是坚持每天拉网式巡逻制度。袁平和工作人员冒着严寒,以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对城区各街面、路段进行地毯式巡查,给乞讨人员送去棉衣棉被等御寒用品和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给他们宣讲救助政策,劝导他们放弃流浪,采取消毒、跟进防护措施和救助安置相结合,共救助3人。三是坚持保护性救助制度。在坚持自愿救助的原则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高龄老人、病残人员及儿童实行保护性救助。90岁高龄的重庆人刘常米生活无着,困顿县物资局家属楼,接到和平社区求助电话,袁平带领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及时将老人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通过今日头条发布寻亲信息,进行规范温情的救助服务。四是坚持按条例送返制度。根据《救助管理办法》,对于绥宁县为流出地及周边县救助对象,坚持采取疫情期间“一站式”服务,将救助对象安全送回家,并做好救助对象家庭隔离防疫工作。这些务实、贴心、到位的举措,有效的规避了感染风险,将救助管理和疫情防控做实做牢。截至2月底,共救助对象10人次,男性救助对象7人次,女性救助对象3人次,其中精神病1人次,危重病人1人,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4岁。
袁平在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主动请缨,积极参加局里的中心工作。2月21日前往市慈善办防疫物资领取,行程400多公里,当天往返,把防疫物资运回民政局,完成卸货归仓已经是凌晨2点,第二天坚持照常上班。
作为一名老民政人,一名有18年党龄的退伍军人,袁平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袁平说:“我们退伍不褪色,‘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时刻铭记在心。”
救助现场1
救助现场2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