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 邵商网 > 新闻 > 区县新闻 > 绥宁县
生态兴则文明兴——中国是怎样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的?
时间:2019-08-08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2018年10月,一部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将晋西北一个小县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带入人们的视野。从新中国成立起,右玉的县委书记们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展开绿色接力,一干就是70年,将全县林木覆盖率从不足0.3%提升到54%,使曾经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绿树成荫的“塞上江南”,用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的宝贵精神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绿色赞歌。

一腔豪情愚公志,百战风沙绿河山。右玉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成为新中国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板。70年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01

1973年8月,历时半月之久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揭开了中国现代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确立了“32字环保工作方针”,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向全国发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动员令。

我国环保事业孕育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生态破坏程度较轻,环境问题还不是那么突出,环保意识尚处于萌芽状态。进入70年代,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保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72年,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也就是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现代环境保护的“元年”。自此,我国初步形成了涵盖中央、省、地市三级环保组织网络,污染防治工作也有计划地全面开展起来。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环保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一系列重大环保举措相继实施。比如,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有力措施,为推动环保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去我们主要是依靠粗放型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导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几乎到了难以承载的极限。发达国家工业化百年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短期内集中爆发。“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农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这首民谣描述的情景,就是一些地方生态恶化的真实写照。

进入新世纪,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取得很大成绩。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并将这个战略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漫漫环保路,绿色启新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理念

0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聚首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共绘美丽地球家园。这次博览会上,“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美好理念,传递绿色生态文明价值的精彩演出,园区与湖光山色的交相辉映……在世界面前精彩绽放了一个美丽而动人的绿色中国。

美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美丽环境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更好向往。建设美丽中国是千年大计,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亿万百姓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为建设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的美好家园指明了努力方向。

“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建设美丽中国涉及思维观念、发展方式、治理体系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总体谋划、搞好顶层设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加快构建包括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在内的生态文明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深入实施,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将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将完全变为现实。

绿色发展是美丽中国的底色。绿色是生命色、自然色,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期盼。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一方面,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壮大新型生态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让绿色生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治理污染是美丽中国的关键。与过去一段时间相比,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取得积极成效,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大幅度提升,土壤污染也得到有效控制。但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环境问题等仍然是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必须坚定决心,集中优势兵力,动员各方力量,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生态保护是美丽中国的基础。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就像分子和分母的关系,不仅要对分子做好减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还要对分母做好加法,扩大环境容量,从而减小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必须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同时,做到未雨绸缪,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妥善应对任何形式的生态环境挑战。

制度建设是美丽中国的保障。建设美丽中国,最可靠的办法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改变“九龙治水”的状况,理顺生态保护上的管理职能,2018年中央整合相关职责组建生态环境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切实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形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整体合力。下一步,在确保已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基础上,围绕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及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重点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试点,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用体制改革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70年来,我们一直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新中国而不懈努力;展望未来,美丽中国的图景更加令人憧憬。我们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全国上下一心,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www.shaoshang.cn,All Rights Reserved. 邵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