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十小’平台建设使老百姓真正受益,村民们自我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都愿意为建设好自己的美丽家乡出一份力!”3月27日,在荆竹铺镇九塘村,70岁老党员李允恒正在小书屋里整理图书,随后又来到小讲堂打扫卫生。
去年来,武冈把市域综合治理工作与“门前十小”工程相结合,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创新在人口集聚的院落、老百姓家门口实施小法治文化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小戏台、小型体育健身场、组建道德宣讲小队、法治宣传小队、纠纷化解小队、文艺表演小队、志愿服务小队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打造“门前十小”平台+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武冈模式”,成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延续乡村历史文脉、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
作为武冈首个投入使用“门前十小”高标准综合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九塘村,还结合当地屈原文化,由村民自主筹资100万余元修建屈原文化广场、孝文化墙、诗歌长廊、凉亭等,打造“爱国爱家”为主题的道德讲堂,由本村退休教师不定期组织爱国主义教育课。广泛开展广场舞大赛、联欢晚会、法治宣传、最美媳妇评比等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十五分钟”路程区域内文体活动梦想。
“群众的矛盾靠群众自治来化解,群众所需的美丽清洁家园靠群众自治来维护。”九塘村党支部书记李慎足说,该村建立村民自治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家务长调解协会、禁毒协会、道德评议会、志愿者服务队、邻里互助队“六会两队”机构,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民事民管,院落文明和谐。
“‘门前十小’的实施有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已成为培育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的重要平台,形成了共建法治乡村、共治平安乡村的强大合力,基层整体民主自治能力、基层民主自治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俊杰介绍说。
目前,武冈已完成34处“门前十小”建设工程,计划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90处,其中示范点50处,到2025年将实现全市300余个行政村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数从2020年的3431件下降到2021年的2864件,下降16.5%。
来源:武冈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