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家家户户开始采购年货,在司马冲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同样热闹非凡,“党布春风开富路,政施澍雨润民心,这副对子写的好啊。”司马冲镇易地扶贫搬迁户肖福军拿着刚刚由市书法协会会员书写的新年对联高兴地对记者说。 65岁的周大贵也走过来跟记者说,他选的对联是“燕衔喜信春光好,猪拱财门幸福长”希望家人能够事事顺心,财源广进。据悉,本次义务送对联活动是武冈市2019年春晚进农家大型演艺活动《美丽乡村行》的一部分,截止目前已在全市的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上演过,通过在百姓“家门口”举办慰问演出、送图书、送春联、送年画等“八送”活动,给群众送去了一道道“文化大餐”。 》》》编织“网络”,文化全民参与 “过去我们空闲时间就是在家搓麻将、看电视、跟邻里之间唠家常,自从有了文化广场,我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了,大家一起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既锻炼身体,还能够提高生活品味。”龙溪铺镇居委会5组的张婉兰说。 基层文化活动要活跃,文化设施是关键。据悉,为了大力提高武冈市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在2018年,武冈市共建设村级文化服务中心40个,累计共建设完成135个。其中85个贫困村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均已建设完毕,实现了贫困村村级文化广场全覆盖。全市18个乡镇均设有文体卫站,内含排练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广播室、办公室等,每年放映公益电影5800场,送戏下乡126场。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安装完成12800套,建成农家书屋315个,配置出版物150余万册。 根植于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2018年,武冈市成功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春节看表演、送春联”民俗展示活动、首届滩里龙灯节、走马灯春节巡游、“走进新时代 我们舞起来”湖南省广场舞展演——武冈市“亿丰杯”广场舞百团大赛、文艺创作采风活动、武冈丝弦进校园、“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诗朗诵晚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从学校到企业,从社区到农村,都留下了全市文艺创作的身影,为全力打造全市文化“网络”而努力。 》》》打造“精品”,文化提档升级 1月14日,武冈市丝弦剧团的排练厅里传出了悠扬的丝弦声、高亢婉转的唱腔。十多名年轻演员正认真地排练荣获第六届湖南省艺术家“三湘群星奖”曲艺类银奖的武冈丝弦弹唱《选举中的笑声》。“一件文艺作品,需要反复磨炼和沉淀,才能够成为精品。”丝弦剧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武冈丝弦弹唱《选举中的笑声》从编剧、作曲、导演到演员,都是武冈本土文艺工作者与文艺爱好者。《选举中的笑声》用老百姓熟悉的表达方式,创作出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百姓,展现农村选举村干部时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广大农民渴望领头羊带领他们走上富裕道路,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武冈市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在浓厚的文艺氛围中,孕育了一大批优秀创作成果。武冈传统丝弦表演《魅力丝弦》参加湖南(衡阳)传统曲艺邀请赛上荣获铜奖;丝弦舞蹈《云山美》获邀参加在邵东县举办的首届贺绿汀音乐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湖南省“走进新时代 我们舞起来”广场舞展演邵阳赛区总决赛上,武冈市文体广新局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及优秀组织奖;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三相群星奖”丝弦节目《选举中的笑声》荣获曲艺类银奖、小组唱《栀子花朵打朵》获得优秀奖。 在这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带动下,武冈的文化名片越擦越亮,繁华的文化景象让武冈绽放出灿烂的文化魅力。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现如今,行走在武冈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文化惠民的累累硕果,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武冈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