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北塔区陈家桥镇紧紧围绕“强街道(镇)、村(社区)为主”基层治理“十无”工作法要求,坚持建制度、破旧俗、树新风,创新推行“1个约定”、“2人监督”、“3晚时间”、“4方协议”、“5万目标”的“12345”模式,让文明节俭的婚丧观念初步形成,乡风民风焕然一新。
“1个约定”夯思想
“严禁大操大办,自觉做到红白喜事一律从简,为人情减负,为幸福加码……”在杨旗岭社区居务公开栏旁,一群孩童正大声朗读居规民约,一旁的大人细细研究,共品居规民约中的倡导性政策。
社区研究制定了《杨旗岭社区丧事简办协议书》,协议书明确规定,一是非亲戚和帮忙人员,原则不接待开餐,正餐开餐邻里一般每户来1人;二是不得燃放烟花爆竹、摆放拱门;三是不得请戏班和大型乐队、最多请送葬乐队一支;四是丧事期间,安排2名安全员做好消防、食品和交通安全,自觉维护好环境卫生,并且由社区、红白理事会、监督员、孝家4方共同签订协议书。
“5万目标”显实效
“原来丧事办得不隆重,会被骂没孝道,有些人为了图排场、挣面子,就算借钱也要大操大办。现在,社区积极推行移风易俗‘12345’新模式,大家不再讲排场,丧事开销都控制在5万元左右。”说起大家思想观念的转变,居民胡希文感慨不已。
“12345”模式推行以来,杨旗岭社区丧事简办备案5起,操办金额控制“5万目标”,餐费标准由200元/桌降至120元/桌,法事、烟及其他杂费开支大额减少,戏班、送葬龙灯乐队、迎宾队、槟榔费用实现“零支出”,每起丧事操办金额至少减少8万元以上,大大减轻了居民的负担。
“随着‘十无’工作的推进,群众思想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我们将以杨旗岭社区为示范点,逐步将‘12345’经验积极推广,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节办’的新风尚,真正把移风易俗工作做深做细。”陈家桥镇党委书记说道。
来源:北塔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