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2015—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大会现场
县委书记赵湘明对全县驻村帮扶工作提出要求
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健强主持会议
6月19日,隆回县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大会在县影剧院召开。会议回顾总结全县前一轮建设扶贫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新一轮(2015—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县领导赵湘明、马健强、陈历贤、刘焕华、黄和健、陈建平、汪庆春、卿小玉、周玉祥、陈立君、潘光明、刘科棉、马伟(挂职)在主席台就座。全体在职县级领导;2015年省市驻村帮扶工作队长、队员;县直机关副科级以上单位、省市驻隆单位主要负责人,2015年县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队员;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2015-2017年省市县驻村帮扶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出席会议。
会议由县委副书记陈历贤主持,隆回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健强作全县驻村帮扶工作动员讲话。
会议指出,2013—2014年,全县上下以精准扶贫总览工作全局,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雨露计划”培训、危房改造等措施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减少贫困人口6万人,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两年来,扶贫开发投入明显增加,全县投入的专项资金和整合涉农扶贫资金达3亿余元,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8255万元;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修筑贫困村组公路269.1公里,建成农村大中型饮水工程50多处,妥善解决了54个特困干旱死角村1.6万多名群众和1万余头牲畜饮水难问题,架设高低压线路47条153公里,新修和维修各类水利工程196处,维修农村校舍39处;贫困地区产业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全县共引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89项,培养专业大户和示范户279户,中药材、烤烟、优质稻、生猪等产业都取得了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两年共安排资金1170万元,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直接帮扶贫困群众发展生产2.93万人次;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建设扶贫村参加公共承诺的党员1010人,有998名参加设岗定责,设立党员示范岗601个,建立党员服务站点54个,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998对。
会议要求,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要把握四个重点,一是吃透政策精神,明确扶贫工作目标;二是迅速行动起来,全面推进驻村帮扶;三是瞄准扶贫对象,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四是坚持问题向导,落实“12+2”帮扶任务,即“12”指的是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以及教育、医疗、养老、低保、五保、村集体经济“六个落实”,“2”指的是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顺应群众新期待,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隆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省台办驻虎形山瑶族乡铜钱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唐玉辉,邵阳市交警支队、市工伤保险管理处驻南岳庙镇造端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胡宏志分别作经验介绍,隆回县水务局、荷香桥镇负责人分别代表县直机关与乡镇作表态发言。
县委书记赵湘明在听取两位省、市驻隆帮扶工作队长的讲话和两名县乡镇单位负责人的表态发言后指出,全县各单位要通过他们的工作经验、工作经历、工作体会、工作表态,予以学习、对照、发酵、看齐,并切合实际工作加以运用,全体干部要有倾心帮扶的责任意识、扎实深远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努力做好帮扶工作。赵湘明强调,下一步帮扶工作的开展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驻村帮扶要做到“鞠躬职位、青史留名”。帮扶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现实与历史意义,因此,帮百姓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困难、脱贫致富迫在眉睫;二是驻村帮扶主要突出“精准扶贫”。做到科学扶贫、因地制宜,把上级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掌握技能、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三是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到靠“说”(即以宣传教育为主,实地走访与调查研究相结合)、靠“干”(即真抓实干与稳抓稳干)、靠“正”(即做人要公平、公道、正直,要有良心,不能有歪心),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