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单位巡礼大型系列报道
整出一片新天地
——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县国土资源局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纪实
通讯员 阳宇飞 记者 欧阳征剑
近年来,隆回县国土局针对县域多山岗丘陵、后备土地资源较为匮乏的实际,以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为手段,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持续稳定耕地数量,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取得显出成效。该局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得到了各界肯定,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副主任张慧萍评价说:在隆回,我们看到了山岗丘陵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希望!
强化管理,高效优质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做到"四个注重、四个突出",实现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注重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多方联动。一方面,该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土地整治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建立财政、发改、农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县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部门单位既分工又合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突出规范管理。该局从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将公开、公平、公正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相继制定出台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行专业监管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确保了项目实施各个环节都在制度约束和阳光监督下进行。
注重统筹规划设计,突出综合治理。该局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地形地貌、耕作方式等因素,在规划设计时,坚持以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为主题,围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综合考虑田、水、路、林、村、房的配套建设,统筹生产、居住和生态用地,科学划定整治区域和项目单元,着力打造高效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示范区,然后按照批准的规划一一落实。
注重坚持以民为本,突出尊重民意。该局一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动员,所有项目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进行,杜绝了急于求成,或者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明晰产权,让群众放心,项目建设内容确定后,就及时制定政策,把产权和经营权交给群众,把工程变成群众自己的工程,让群众吃上"定心丸";与此同时,让群众全程参与,给群众以实惠。
严格把关,切实规范专项资金使用行为
该局始终坚持严格规范管理和合理有效使用项目资金,全方位提高资金监管水平,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巧布局,合理有度投放资金。该局因地制宜对项目工程进行规划设计,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如位于六都寨镇丁山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泌水村,因其先前已自行筹资筹劳修建了高标准田间生产道路和灌排沟渠,在规划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了预算资金18.8万元新修田间路、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案,只预算资金7.2万元对原有田间道路、灌排沟渠等进行截弯取直和整修,仅此一处就节省资金11.6万元,既满足了农业生产要求,又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另一方面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并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以资金投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如在六都寨镇张家铺村,该局将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重点投放在其千亩优质烟叶种植基地的农田基础设施上,高标准修建灌排沟渠等设施,充分满足烟叶种植的硬件要求,实现了烟农丰产增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该村年均产烟仅为330担,2009年项目竣工后,全村共生产烟叶910担,实现经济收入78万元。
全程跟踪严监管,严格规范使用资金。该局一是从源头上抓起,建立实施严格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业渠道拨付,专门账户储存,专款专用,一支笔审签。二是于细微处着手,规范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行为,近年来该局实施的各类土地开发和整理项目,不论规模大小和投资多少,均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并邀请纪检监察、工程监理等权威机构全程参与监督,避免了暗箱操作。三是在规范中落脚,严密组织工程验收和资金结算。坚持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道对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按前期规划设计要求核算工程量,按工程承包合同和实际完成工程量结算资金,未达到规划设计要求的工程在责令返工的同时,按比例扣减施工单位工程款,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偷工减料等行为,发挥了项目资金的应有效益。
整体推进,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综合效益
隆回县自2005年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来,先后实施了由国家、省、市投资的整理项目9个,开发项目41个,复垦项目1个,建设总规模达2417.41公顷,新增耕地505.57公顷,完成投资6750.03万元,项目遍及全县26个乡镇105个行政村,直接受益群众达25万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好评。
首先,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增效。近年该局实施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共平整农田16760亩,修筑、硬化灌溉沟渠190.23千米,新修河堤19.26千米、机耕道路94.13千米、农用桥梁26座。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了农田布局,实现了格田齐整、排灌通畅,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如在羊古坳乡实施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坚持以质量取胜,2009年迎来了国家科技部全国强优势杂交水稻现场观摩会在该地召开。
其次,改善了农村面貌,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使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坪的大江、金石桥的税北,在全县各个开发整理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各类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短短几年间已发展到20多处,小沙江土地开发项目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高坪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蔬菜种植基地、羊古坳土地整理项目区的优质稻生产基地等等,成为了农村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