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隆回网讯(罗斌) 5月上中旬,隆回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汪庆春带领县党史联络组一班人到秦皇岛、北京等地看望当年南下隆回的老干部及其亲属。
汪庆春向李国香介绍隆回发展情况
在北京,汪庆春一行看望了当年南下隆回任隆回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的李国香。在此之前,隆回已经给李国香寄去了隆回地方党史第二卷征求意见稿。在见到汪庆春一行时,李国香很激动。汪庆春说:"李老,隆回县委书记钟义凡、县长周卫臣等委托我和大家一起来看望你,并希望你保重身体。隆回人民一直记得你和其他南下干部在隆回的艰苦创业和辉煌事业。正是因为你们昨天的浴血工作,才有隆回的今天!"李国香非常感谢隆回县委、县政府和百万隆回人民还记得他们。李国香拿着《中国共产党隆回历史(1949-1978)》(评议稿)高兴地说:"这本书写得太好了。使我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我青年时代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回到了老百姓家里。后来,我虽然于1951年11月离开了隆回,但是,从书上的记载来看,我好像仍然在那里工作。过去的一切是那么亲切。"同时,汪庆春还向老县长介绍了隆回解放后60年来的发展情况。在谈到2008年隆回被批准为革命老区县时,李国香动情了,回忆了当年白天下乡调查研究、夜晚避宿山谷或山洞的危险情景,有时,一个晚上要转移三四个住宿的地方。在闲谈中,李国香谈到了吴步程(解放前隆回第一个地下党员、第一任教育科副科长)、方明(第一任县委书记)、张野林(第一任县委委员、公安局长)、王润民(第一任县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李先明(第一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长)等。在闲谈时,李国香的小儿子李祝新插话说,隆回寄来的这本党史书成为他父亲的精神支柱,他父亲每天都要翻看。李祝新说,他父亲看得很仔细,从头至尾看过几篇了。翻开评议稿,只见书上不时划上了波浪线,有些地方批注了诸如"很真实"、"很详细"、"反映了当时实际"等词句。笔者想把李国香这本作了笔记的评议稿带回隆回,李祝新建议说,最好别带回去,因为,带回去了就好像带走了他父亲的精神支柱。县党史联络组组长杨第美与李国香拉着手话家常,并翻开《中国共产党隆回历史(1921-1949)》扉页,指着编委会和编辑部名单一一介绍在座人员。县委办副主任、县史志办主任肖时珍与李国香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有说不完的话。李国香说,感谢隆回县委如实记载过去那段历史。
肖时珍将带来的隆回土特产向老县长一一作了介绍。当汪庆春一行告辞出门时,李国香拉着汪庆春和杨第美的手,眼角湿润了。
汪庆春、杨第美与李国香亲切交流
1949年10月11日,隆回解放,以方明、李国香为首的一批近百名南下干部随军来到隆回,组建中共隆回县委和隆回县人民政府,领导隆回人民翻身得解放。解放60年来,生活日渐幸福的隆回人民时刻不忘当年的南下干部,隆回县委经常派人到长沙等地看望现在健在的当年南下老干部。现在,王润民等几乎每年都要到隆回来看望曾经工作的地方。
李国香与看望人员合影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当年南下干部王庶国(1949年任隆回县人民政府秘书)的侄儿王玉森(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房地产局党组书记)见到汪部长一行时,激动地说:"我终于见到家乡人了!"据王玉森介绍,当年他的父亲等只知道伯父王庶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随军南下到湖南去了。后来,又打听到王庶国到了隆回。再后来,便音讯全无。十多年之后,各种信息断断续续传来,王庶国可能已经牺牲,王玉森父亲便在河北给王庶国置了一个空坟,供后代祭祀。王玉森父亲还将王庶国的革命事迹讲给年幼的王玉森等后辈听,并希望王玉森等将这些宝贵的革命故事作为传家精神一代代传下去。2005年起,中共隆回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第一部地方党史的有关信息陆陆续续披露在网上,此时,恰好王玉森正在千方百计搜寻伯父下落,并恰好搜索到隆回县委党史研究室的网站,于是,王玉森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肖时珍取得联系,得知伯父早在60多年前因为工作劳累在赧水河洗澡时被淹死。在见到汪庆春一行时,王玉森十分激动,他一直将伯父工作过的隆回视为他的第二家乡,并表示要将先辈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