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大雅·卷阿》
北山,原本是隆回县城之南一片贫瘠的土地,可是近30年来,北山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在隆回县委县政府“兴工强县”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于困境中谋发展,终于破茧成蝶,走上了富民强乡之路。尤其是近三年来,北山乡党委书记肖拥军带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用优质服务打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牌子,使北山成为隆回县近年来的投资洼地,到目前为止,该乡共引进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9个,其中隆回南方水泥厂、江子田电站、九龙生猪储蓄基地投资均过亿元,并以工业带动农业,推动第三产业,使昔日偏僻贫困的北山乡得以超常规发展,成为隆回县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工业发展的后花园,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县工业评比中名列第一。
为什么昔日贫穷落后的北山如今成了隆回县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什么一个又一个大型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北山?答案只有一个:只因“北山有桐”,所以“有凤来栖”。
一
北山乡地处隆回东南一隅,属衡邵干旱走廊范围,幸有赧水从旁而过,所以传统农业还算发达,历史上也常被称之为隆回的南边大门。
北山是汉、回、侗等民族杂居乡,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三辣”的种植也小有规模,兼有种植龙牙百合的习惯,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龙牙百合逐渐形成产业,成为了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
尽管如此,北山乡以前却依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乡,传统的农业只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却远远不能够让群众走向富裕,更不能达到强乡的目的。穷则思变,于是,北山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开始思考如何发展乡域经济,以达到富民强乡的目的。
2005年1月,年富力强的肖拥军接过了北山建设的重担,担任党委书记,当时北山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家底一穷二白甚至呈负数增长,负债高达600余万元,招商引资工作一直很难开展。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这个国内闻名的“百合之乡”的财政收入陷入窘境。
北山可是一个有着将近4万人口的大乡啊!为什么有了改革开放的天时,有了离县城仅7公里、317省道穿乡而过的地利,还有赧水从旁而过的优势,经济建设却怎么也搞不上去呢?肖拥军开始带领乡里广大干部进行思考和讨论。北山贫穷的根源,缘于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基础设施落后。北山的根本出路是: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从而推动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说干就干,北山乡党委政府立即着手优化经济环境,为有意前来兴业的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条件。乡党委政府以理论学习为抓点,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为突破口,奖勤罚懒,奖优汰劣,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班子成员每周一学,一般干部每月一学,做到了学习课堂有笔记,课外有心得体会,并把干部的学习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全力以赴狠抓理论学习,更新干部观念,培养大家的超前意识和改革意识。
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该乡还大胆改革干部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按照“四分四合”的原则,全方位推行干部分片组包干工作责任制,实行优化组合,对个别工作吊儿郎当的人员,实施待岗制度,变干部过去的“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过去的“图任务”为现在的“讲效益”,全乡干部风貌焕然一新。
为发挥村级班子的基础作用,北山乡党委政府要求班子成员每一年都要对全乡39个村及乡属单位普遍进行至少一次走访,及时调查、总结、探索,协调处理矛盾纠纷,并及时举办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新上岗干部培训班,加深村干部对改革形势的了解,号召大家要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发展意识,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使得全乡39个村级班子无一明显内耗,班子战斗力显著增强。
为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北山举全乡之力大修公路,先后投入资金730多万元对全乡30多公里公路路面进行水泥硬化。与此同时,水、电等经济发展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得到改善,一个综合环境优良、交通位置优越、办事程序便捷的新北山面貌基本形成。
至此,北山乡开始敞开胸怀迎接四方客商的到来!
二
如何使北山乡的经济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
如何利用北山靠近隆回县城的优势来“借力发力”?
如何利用好北山现有资源来吸引客商前来投资?
北山乡党委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认为只有走兴工强乡之路,才是最明智之举。而兴工强乡,惟有招商引资!
随着邵怀高速公路全线拉通,隆回的交通优势愈发凸显;随着隆回县城东工业园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北山人越来越近地感受到了工业发展的气息……
利用近城优势,北山乡要集中精力发展工业生产!
随着各项条件逐渐成熟,北山乡果断打起了“兴工强乡”的大旗!北山发展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缺的是投资老板这个“东风”。
乡党委书记肖拥军带领班子成员和部分村干部四下广东,五进江浙,考察项目,推介北山,游说投资老板,为投资方排忧解难,处理各类矛盾,赢得了投资商的交口称赞,使愿意来北山投资的老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为北山乡的经济腾飞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随着一批批老板来到北山回访,一个个项目也相继谈判、签约、动工、兴建、投产。 浙商黎金宝,是肖拥军在浙江挂职学习时认识的一位企业家,他本来是抱着问问情况的心态来到北山的,但看到这里优越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又深刻感受到了政府干部和当地群众的诚心诚意,使他坚定了来北山投资的决心,他不但投资了原来的意向项目——投资达1.37亿元的江子田电站,而且投资了宝庆龙牙百合面粉开发有限公司。
3年来,北山乡共引进正式注册并已相继投产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9个。3年来,2006年北山实现税收80万元,而2007年一跃达到328万元,2008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入库1200万元。 近3年来,北山的税收每年以4倍多的速度在增长,今年的税收相当于2006年的15倍,这是一组简单的比较数据,可是这组数据后面却包含了丰富的含义,可以这么说,这组数据诠释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北山速度”和“北山模式”。
三
今年,北山乡又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成功引进中国建材南方公司与邵阳雪峰水泥有限公司合股建设日产2500吨熟料干法水泥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这也是隆回成功引进的第一家央企,写下了北山招商引资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笔者来到北山乡采访,从楚冠龙牙百合粉面厂到江子田电站,再到合股重组的隆回南方水泥厂,所到之处工厂生产繁忙,工地施工紧张,一个新兴工业乡镇面貌一览无余。
谈到北山乡以后的发展思路,乡党委书记肖拥军介绍,北山乡在狠抓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抓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北山乡立足传统产业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着眼招商引资发展新型工业,“工农并举”取得了良好效果。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该乡领导班子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决心大干一场建设全新北山。肖拥军向记者展现了一幅令人振奋的蓝图:北山乡今后的发展路子是大力发展工业,用工业来反哺农业,达到工农并举,建设北山工强农富经济走廊。
北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胡德伟介绍说,北山工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聚能效应,为农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基础和强大的资金。北山是隆回南面的富硒地区,有利于发展富硒农产品,目前,该乡已经发展了礼品西瓜3000多亩,亩产达到3500公斤,产生利润3500多元,该乡高木村的富硒杨梅也初具规模,富硒梨子、桃等都已经小有规模,目前,正在筹建一个大型富硒茶叶基地……北山乡将用几年的时间,将富硒农产品文章做大做强,并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土地种荞麦,山上种南瓜”策略,在将北山发展成为工业强镇的同时,依然保持农业强乡的地位。
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北山乡将打造一条紧邻隆回县城的工强农富经济走廊,建设一个富裕美丽的县域经济发展“后花园”,实现北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