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被誉为隆回经济大动脉的花六公路,我们走进六都寨镇排竹村张宝石的“猪—沼—果”庄园,正在给果树施肥的张宝石看见我们后,便放下手中的活计,与我们聊开了。过去,他一直在外打工,1998年春节回乡时,他发现一些村民从事种养殖业富了,自己常年在外辛辛苦苦,却挣不了几个钱。于是,他就拿着打工挣来的一点积蓄,承包了村里的15亩山坡地,建起了自己的种养殖园,即坡上种果树、坡下搞养殖。今年初,他又响应县委县政府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号召,从县农技部门请来了专家按照环境美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对庄园进行整体规划,改建了畜圈,建了沼气池,形成“猪—沼—果(菜)”生态产业模式。张宝石说,建生态产业园,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美化了农村环境,又节约投入成本,增加收入。过去,他的庄园年纯收入约有6万元,今年的水果还没出产,光卖鸡卖猪就获利8万多元。 离开张宝石的生态园后,继续前往七江、高坪等地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采访着一个个中药材、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生态土庄园。 一路上,陪同采访的隆回县新农村建设办干部刘巍也绘声绘色地介绍着全县的生态庄园情况。自2003年以来,隆回县委、县政府结合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畜圈、建沼气池,大力发展“畜—沼—菜(果、药)”、“畜—沼—渔”等生态产业。今年初,隆回县委、县政府又将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生态庄园作为一项新农村建设的美化、亮化工程,采取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实行县级领导挂点、县直部门包村的责任机制。全县52名县级领导和87个县直部门单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深入1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53个特困村,帮扶村民群众建设生态产业园,着力构建“畜—沼—菜(果、药)”、“畜—沼—渔”等高效立体生态产业链。同时,隆回县委县政府还将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捆绑起来,优先扶持村民群众发展生态经济。近年来,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按照北部地区种药、中部地区养殖、南部地区种蔬的模式,重点扶持了1.2万户农民建好“畜—沼—菜(果、药)”、“畜—沼—渔”等生态产业园500多个,年产值在7500万元以上。生态庄园不仅是农民致富的聚宝盆,而且已成为新农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我们刚踏入贺家村贺小前的生态园时,误以为我们是去卖土鸡的贺小前马上走了过来,满脸歉意地说:“老板,对不起。我园子里的鸡刚才被广东的商贩全拉走了。”我们说明来意后,便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园子。一边走一边介绍,他的园子有25亩地,其中20亩林地,是养鸡场,5亩是菜园。蔬菜用来喂鸡,鸡拉的粪便用作沼气原料,沼液浇菜。由于使用生态养殖方法,他养的鸡在市场上很受卖,隆回县城的好几家宾馆、酒店都上他园子购鸡,广东的商贩也来争相收购,每年出产土鸡7000羽,收入约10万元。 在高坪镇的雪界村三组,我们仿如走入了人间仙境。中药园郁郁葱葱、池塘碧波粼粼、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水泥路直通农户门口……该组只有30户农家,家家户户有着自己的生态土庄园,凭借着一园药、一栏猪、一池鱼、一口沼气池循环生财,从而过上了依靠生态经济发家致富的好日子。 我们一行人刚要离开时,正巧遇在雪界村督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高坪镇党委书记陈勇。说起生态庄园点亮新农村的话题,她是侃侃而谈。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就是美化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建设生态庄园正符合这一目的。年初以来,镇党委政府在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布局合理、环境美化、产业生态化原则,重点做好各行政村的生态庄园规划布局工作,大力扶持农民群众发展生态产业。目前,高坪镇拥有各类生态庄园20来个,其中,4个生态园的面积上100亩。她还说:全镇最美的生态园不是在雪界村三组,而是高凤村回乡知青杨顺祥的生态园。2003年,中南大学毕业生杨顺祥不进机关,回乡包了一座800亩荒山,总投资500多万元。如今生态园内的动植物观赏园、中药材种植园、渔牧园、野生动物饲养园等四大园区初具规模。园中有景,景中有园。再过三五年, 它将会是高坪镇一颗璀璨的明珠。 由于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遗憾地与陈书记告别。她挥手说,你们如果下一次到高坪,一定带你们一行上杨顺祥的生态园看看,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生态美……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