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贫寒农家,成绩不错却因家贫而无奈辍学,南下打工时,干过一天只有一元钱工资的活;他,邂逅美丽爱情,与妻子一起在家乡打拼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他,心怀一腔仁爱,自己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却始终不忘感恩和回报社会。
他,就是集邵阳长城大酒店董事长、邵阳仁瑞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阳市承隆商会会长等身份于一身的黄永林。
黄永林正在看文件
5月22日上午,雨后的阳光略显温柔。在一间宽敞而别致的办公室里,黄永林端坐于一张茶几前,品几酌淡雅之茶,黄永林的故事伴着茶香,如是娓娓道来
苦难童年,风雨中艰难成长
黄永林生于1974年,出身在双清区高崇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有两兄弟,上面还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
小时候的黄永林,吃过不少的苦。因为家庭条件差,他的读书之路颇为不易。他虽在学校念书,却总得帮忙分担家里的负担。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是努力做体力活帮衬家里,顺便来念书的。”当时粮食产量不高,所以每家每户都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因为只有吃了东西才有力气干活,才能确保下一顿不被饿着,所以他的童年基本上就是在为填饱肚子而“上下奔窜”。他回忆说:“那时我家穷,每天都吃不饱,更别提吃饭了。早上吃红薯,中餐才能吃红薯拌饭,晚上基本上不吃,一天两餐就解决了,每天吃完中餐就期望着明天早上快点到来。”
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唯一不缺的就是生存的动力。那时的黄永林,虽然是个学生,却必须要种田,要打禾,要插秧,要犁地,要除草,要喂猪……除了这些,他做的最多的就是砍柴了,那时,每家每户都是用柴烧火,一旦没有柴,那就意味着他们家“生产停止”,不能做饭,不能取暖,也不能获得额外的因为卖柴所得的收入。
“有一年过年,我们家东拼西凑买了一吨煤,我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挑煤。那时候我才十多岁,就能挑起一百多斤的担子了,我家距离国道有两三公里远,马路还没通,所以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挑,走一个来回大概需要40多分钟。那一次,我和家人大概花了4天才把那些煤弄回家。不仅仅是挑啊,每天晚上还得在国道旁守着,因为怕别人来偷。”黄永林回忆说。
之后的两年里,他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抱怨,因为他知道大家都一样。当然,这些经历让他慢慢懂得了生存的艰辛,也磨练出了他坚韧和能吃苦的性格。
如今,即便是事业有成了,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7时到办公室上班,而此时他的员工或许才刚刚起床。
回乡创业,打工仔成为企业家
在黄永林的办公室里,挂着一些别人赠送的书法作品。记者采访时,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幅字,上面写着“和气生财”,临时卧室则挂着一幅山水画。他说:“我挂这些是因为我喜欢,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接触这些,有些遗憾。”1991年,他初中毕业。本想继续求学的他,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不得不放弃求学之路。每每提到这一往事,他就觉得遗憾不已,就像他办公室那幅字里写的“期期夜如是,梦夜来对卷”。
初中毕业之后,黄永林揣着借来的300元钱,只身一人前往广西打工。尽管父母当时极力反对,但已经下定决心的他还是不顾家人反对,投入到南下打工大军之中。初到广西北海的他,由于没有技术,又比不上那些体力工人,所以生计很快成了问题。“那时我每天就只能挣一张粮票,一张粮票只能兑换两个馒头,我身上的钱除了坐车之外,用了一段时间就不够了。”深知必须改变现状的他,两个月后,开始做收入相对比较高的体力活— — —码头搬运工。当时搬运工的工资是一元钱一天,所以他基本上能解决自己的生活支出了。在干了一段时间搬运工之后,他又去学习修理货车底盘,尽管只是学徒,但是收入越来越好。随着离家的日子渐久,思家之情也愈发浓厚。由于当时没有手机,所以只能写信,但由于对家里的具体地址不是很清楚,满载思念亲情的信件总是有去无回,杳无音讯。
1992年,带着无尽的思念,他决定回家过年。车子开到三八亭附近时,他忽然想起必须买些年货回家,因此买了几袋东西。当他回到熟悉的村庄时,他忍不住大老远喊“爸爸妈妈”。爸妈被这个久未见面的孩子给怔住了。“孩子,你终于回来……”妈妈上前抱住黄用林,喜极而泣,“孩子,让你受苦了。”在之后的一年里,黄永林依然外出打工。再次回来之后,他在同学的介绍下,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并与之结婚,从此和妻子一起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1994年,他和妻子在市区三眼井等地开始摆摊,销售一些调味品和干货。当时,他们的启动资金才2000多元。凭着他的踏实肯干,妻子的不辞劳苦,他们的事业有了很好的开端。他每天天不亮就进货,回来休息一会儿就准备摆摊,一直熬到晚上收摊。因为经常熬夜,所以有时候他在进货的路上就睡着了。“没有我妻子的支持,我真的坚持不下来。”回忆起那段生活时,他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而他和妻子的这第一份产业现在还在经营并且越做越大。
由于能吃苦,会钻研,又诚信经营,黄永林很快就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于是,他产生了开办厂房做事业的信心和决心。1995年,他自筹资金近万元,再借债2万元,和小舅子一起办了家食品加工厂。同年,还成立了一个火锅底料加工厂。
由于经营有方,效益不断提高,其创业之路越走越宽,事业越做越大。2006年,他又成立了长江金林贸易有限公司,及湘里味苑食品有限公司,其产品主要销往外省。2008年,他开始涉足房地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摸索后,他于2010年成立了湖南晨曦房地产有限公司,并开发了首个房地产项目。2012年4月,他收购了邵阳大道某大型楼盘30%的股份,同年,成立邵阳仁瑞商贸有限公司。2013年,其修建的四星级长城酒店正式对外营业。现在,他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在业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觉得,自己虽然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但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业之外,还应该为社会,为更多的人做点事。
心怀感恩,回报社会奉献爱心
去年冬天的一天,细心的妻子认真对黄永林说:我们在湘运市场做了这么多年生意 ,和大家的关系很好。我们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在湘运市场淘的 ,我们是否可以把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把事业做大做强?”黄永林认为妻子的话很有道理。他认为,成立商会,把圈子内的企业团结在一起,整合资源,集思广益,共同发展,是件好事情。说干就干,目前,商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会员达到300多人。
黄永林是个心怀感恩的人,他说,“我小时候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未能继续求学,所以我希望我能为社会做点事,资助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寒学子,也算尽我的一份力。”
黄永林透露说,目前,他已经通过教育部门确定了第一批受资助的28名学生,这些学生涉及隆回、武冈、市区等地。届时,他还会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走访。“每个受资助的学生,从初中开始一直会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现在,每位学生的资助金是每年5000元,以后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资助金。”黄永林说。
谈到以后,正值壮年的黄永林有自己的更大追求。他说,目前的湘运市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其规划、基础设施等相对落后,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将湘运市场搬迁至邵阳大道一带,以更好地服务邵阳人民。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协商沟通之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黄永林相信,在这个美好而伟大的时代,他和商会的事业,一定会乘风破浪,宏图大展,迎来更加美丽的明天。
作者:记者 袁进田 肖燕 实习生 王志斌
来源:邵阳晚报